雅俗共赏什么意思 雅俗共赏是夸人的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言论自由度提高,虽然有进步的一面,但在相声艺术等较为专业的领域,确实时常出现一些误解或反智的声音。
以相声为例,有部分网友的看法过于偏颇。
一则是有些网友误认为相声源于地摊文化,荤段子等低俗内容是相声的本质。
而另一则则是认为相声只有高雅和三俗之分,并视两者为对立关系。
对于前一种观点,我们需要明确相声的起源并不仅仅局限于地摊文化。
相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俳优文化,其代表人物如优孟等,他们以讲故事或COSPLAY的方式为诸侯王提供与娱乐。而相声的祖师东方朔,旧社会的相声艺人们所尊崇的先辈们,也并非出身地摊。
进一步讲,相声的现代起源也与地摊无关,而是源于清朝中期八旗子弟的娱乐活动。这些内容都表明,相声的出身并非低俗的地摊文化。
二则是关于相声的历史和文明属性。
纵观相声行业的发展史,历代知名艺人如朱绍文、张寿臣、常宝堃、侯宝林等,他们成功的关键都是坚持走文明路线。无论是将相声带入戏园还是茶社,或是其他的表演场合,他们的成功都证明了文明雅致的相声是观众所喜爱的。
具体到作品,无论是早期的《文章会》、《大》还是现代的经典作品,都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这些作品从未以荤段子或低俗内容为主打,而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我们可以说,相声的本来面目是文明雅致、老少皆宜的民间曲艺。
三则是关于通俗与三俗的区别。
有些观众可能会认为高雅的相声是教育人的,而通俗的相声就是让人笑的。但实际上,相声的创作一直都是以寓教于乐为目的的。无论是讽刺、自嘲还是夸张,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与此我们也要明白通俗并不等于三俗。有些作品虽然通俗易懂,但并不代表其内容低俗或粗俗。相反,真正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在欣赏相声或其他艺术形式时,我们应该尊重其背后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笑点上。
无论是在起源、历史还是创作上,相声都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教育意义。作为听众我们应该尊重其艺术价值并加以保护和传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传播正确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门艺术。
相声不仅仅是语言的游戏更是艺术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