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火腿做法 金华火腿的制作过程
项目名号 金华火腿腌制技艺(亦称“火腿制作艺术”)
保护层级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护机构 位于浙江金华的金华火腿行业协会
坐落地点 美丽的浙江金华市
金华火腿,以其绚烂的色泽、独特的、诱人的风味以及优美的外观,集色、香、味、形“四绝”于一身,誉满天下。自古以来,金华便以其精湛的火腿腌制工艺著称。早在唐代时期,金华地区便开始腌制火腿,至明代时,金华火腿更是被尊为皇家贡品,其生产遍布金华各地。
金华火腿的制作,专选金华特有的“两头乌”猪种的后腿为原料。这些原料腿需满足爪白、脚直、腿形完整无损,且重量恰到好处,介于6至7.5公斤之间。每年的立冬到次年立春之间,金华火腿在低温下进行腌制,经过中温脱水、高温发酵等多道工序,直至入伏后才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完全成熟。整个腌制过程繁复而精细,凝聚了匠人的智慧与心血。
在制作过程中,匠人们运用削、割、修、压、绞、敲、捧、拍等多种手法,对火腿进行塑形,使成品形似竹叶或琵琶。千年的历史传承不仅塑造了金华火腿独特的腌制工艺,还与之相关联的饮食文化及地方民俗文化。1905年,金华火腿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摘得金奖,此后便在国际餐饮界声名大噪,成为海外华人心中不可或缺的美食佳肴。到了2008年6月,金华火腿的传统腌制技艺更是被列入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