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溶液的步骤 简述溶液配制的主要步骤
实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一、用固体配制氯化钠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 实验所需仪器:托盘天平(含砝码)、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以及烧杯。
其中,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溶解,加快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
2. 实验装置图(此处不详细展开,需参考实际实验装置图)。
3. 实验步骤:
(1)计算: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即氯化钠的质量)和溶剂质量(即水的体积)。
计算公式如下:
a.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分数
b. 溶剂质量 =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2)称量:使用托盘天平精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质。
(3)量取:利用量筒和胶头滴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选择量筒的量程应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近或略大,且越接近越好。
(4)溶解:将称取的溶质加入到量取的水中,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促进溶解。
(5)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及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误差分析(针对配制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
1.1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原因:
a. 溶质称量不准确,导致溶质质量偏少。
b. 量取溶剂时读数不准确或量取过多,导致溶剂体积偏大。
1.2 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可能原因:
a. 溶质称量过多。
b. 量取溶剂时读数偏小或实际量取的溶剂体积偏少。
三、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实验步骤:
(1)计算:根据所需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浓溶液的体积和需加入的水的体积。
(2)量取: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准确量取浓溶液和水。
(3)混匀:将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再将浓溶液缓慢加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二)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