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一共有多少个 214个偏旁部首
学习篆书,我们首先需对部首的书写方式有所掌握。部首,作为汉字的“字根”,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元。象形字往往都是字根,而大多数的字根都充任了部首。当字属于同一部首时,它们的意义都源于同一根源。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其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关联。先民们在造字时,往往从自身和周围的事物中寻找灵感。“近取诸身”即是说从认识自己开始,我们身上的五官、各种器官在汉字中都被赋予了准确、生动且形象的字形和字义,这些大多成为了部首。
常见的部首中,有不少取材于各部位,包括人的各种形态和身体各部分。如人部、大部、页部、口部、耳部、自部、手部以及足部等,这些都是汉字书写中经常用到的部首。
在古代文字中,“人”字描绘了站立的人的侧面形象。以“人”为部首的字常常表达人的行为,如“伸”、“借”、“俯”、“仰”等;同时也有些字表达了人的类别,如“仙”、“仆”、“侠”、“儒”等;还有反映人的德行的字,如“傲”、“仁”、“信”、“俭”等。
通过字形分析,将看似无章可循的汉字依结构上的共同部分进行归类,这便是部首的归类方法。每一部类都会选出一个代表性的字形作为部首。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创新性地使用了部首排列法,科学地分类了九千多个汉字。他依据小篆的形体结构,总结出540个部首,每部的第一个字都采用相同的偏旁作为部首。
《说文解字》中的部首以古文字小篆为基础,是汉字表意部分中形体与意义紧密结合的体现。许慎曾说,“同类相聚,杂而不越”,即按照字形、字义的类别将字进行归类。
尽管后来的辞书多采用这种部首分类法,但《说文解字》中的部首与后续字典、辞书中的部首存在差异。为便于检字,现代字典辞书在许慎540个部首的基础上简化为214个部首。
理解部首的古今变化对于理解《说文解字》中篆书部首的写法至关重要。要学习篆书的基本部首写法,可以从临习庵书的《说文部目》开始。
<说文解字》自汉代以来备受历代学者重视,是学习和研究篆书的基础工具书。庵的《说文部目》采用标准小篆字体,继承了秦篆的玉箸风格,同时受到邓石如、吴让之的影响,其用笔富有变化,线条匀整中透出变化之美。
通过临习《说文部目》,可以增强识篆能力。因为汉字多由偏旁部首组成,掌握部首的写法,便能了解字形结构,更高效地认识更多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