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子期善听 钟子期善鼓琴原文
两段古老的琴音在时空里回荡,传递着深情的共鸣与心灵的沟通。伯牙以琴音寄情,子期听其心意,乐音之中寄托着友情和默契。
伯牙在弹奏古琴,锺子期则在一旁倾听。当伯牙的琴声中流露出对太山的向往时,锺子期立刻领会其意,称赞道:“好极了啊,你的琴声如同巍峨的太山!”过了一会儿,伯牙的琴音转而描述流水,锺子期又赞许地说:“好极了啊,你的琴声就像浩荡的江河!”这种心灵的契合让两人成为了知音。
当锺子期离世,伯牙悲痛欲绝,他断弦摔琴,终身不再弹奏。他认为世上已无再值得他为之弹奏的人了。这表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和心灵的相通。
管宁与华歆两人一同在园中除草。当他们发现地上有一片金片时,管宁像对待瓦石一样挥锄不止,而华歆却捡起金片又抛了出去。还有一次,他们一同读书时,有达官贵人乘着轩冕从门前经过,宁如故读其书,而歆却放下书本跑去观看。最终,管宁选择与华歆割席分坐,表示:“你已非我的朋友。”
对于上述句子中的词语解释如下:
“太山”即指大山、高山;
“汤汤”形容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掷”意为扔;
“非”即不是。
对于句子的翻译为:
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这句话意在表达伯牙因失去知音而心灰意冷;
管宁和先前一样读书,而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这句话则描绘了两人性格和志向上的差异。
通过阅读这两则短文,我们可以认识到成为朋友、知音的条件是心意相通、互相了解,有相同的志向和追求。知音难觅,真正的朋友是那些能够心灵相交、志同道合的人。
在文言文中,我们常以“高山流水”来形容友谊的纯真和高尚。伯牙鼓琴的故事更是成为了传世佳话,“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也被收录在《警世通言》中。这也是《吕氏春秋》一书中的先秦杂家代表作品。
关于文中的朗读停顿号选择,最适切的是在“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里停顿。因为这样的停顿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伯牙鼓琴时的情景和心境。
对于“善哉乎鼓琴!”这句话的理解,最不确切的是D选项。D选项中将“善”理解为“擅长、善于”,这并不符合文中的语境。在文中,“善哉”是对伯牙琴技的赞美之情的表现。
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知音锺子期去世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够懂得他的琴声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这本书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品。
在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友情的名句。但是像“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样的诗句并不能表达友情,它更多是描述一种生活场景。
因为伯牙鼓琴和锺子期知音的故事广为流传,“高山流水”这个词语也被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者知音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