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怎么清洗 铜像上的铜锈怎么去除
在考古的浩瀚宝库中,所发掘的青铜器,经过千年的岁月沉淀,自然与地下环境交融,发生了一系列物理与化学的变化。青铜本身因长期水浸土埋,无可避免地会出现质变,金属由元素状态转化为化合物状态,最终形成铜锈。
铜锈的颜色丰富多样,从红、绿、蓝到黑、紫、灰,色彩斑斓,交织成一种庄重而又古朴的美感。这是古青铜器独特的韵味。而铜锈也并非一律无害,其被分为无害锈与有害锈两种。
青铜表面因水浸土埋及大气的侵蚀逐渐变化,所形成的保护层不仅减缓了青铜器的继续腐蚀,还为其增添了一份古雅。这便是俗称的“无害锈”。像绿色粉末般的有害青铜锈,因其危害性大,被俗称为“青铜病”,它的蔓延将使器物损失逐步加重。对于这种有害锈,必须及时处理并隔离存放。
青铜器的锈层结构复杂,层次繁多。有时,锈蚀会掩盖青铜器的纹饰或铭文,甚至导致器物变形,失去原貌。去除有害锈蚀成为青铜器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过去的去锈方法主要依靠刻刀、凿子等工具进行锤震剔除。虽然此法简便,但容易损伤原器,特别是铭文和纹饰部分。去锈过程中需格外细心,刷扫干净。对于牢固不易剔除的锈层,可采用油泥和溶液结合的方法进行软化分解。
对于带有害锈的青铜器,可利用除锈液与其接触,引发化学反应,从而控制有害锈的进一步发展。当有害锈尚处于小斑点阶段时,可采取氧化银封闭处理法。在潮湿环境中,氧化银与氯化物反应,形成保护性薄膜。
为了更全面地保护受损的青铜器,需先以蒸馏水清洁其表面。随后采用综合保进行处理,包括封闭处理和表面封护。其中以苯骈三氮唑为主体的保效果尤为显著。电化学去锈或电解还原去锈法也是有效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特别适用于局部处理有害锈,尤其是对有铭文或纹饰的部位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