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是什么意思 长子和次子的区别
在古代的社会中,男子家庭架构与传承观念一直有着独特且严格的规定。人们常知的是,古时人们奉行“一妻多妾”制,即一位正妻与多位妾室。正妻所生的孩子地位高于其他妾室所生的孩子,被尊称为嫡子,其中第一个出生的嫡子更是被冠以“嫡长子”之称。对“长子”与“小妾”的认识时常出现混淆。
现如今的许多误解认为古时流行“三妻四妾”制,实则不然。实际上,古代任何一个时期都绝不允许一位男子拥有三位正妻,若有此情况发生,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如秦朝时期,若有人拥有两个正妻,则会被处以重罚;唐朝和明清时期也有类似的规定,若再娶者不合法或欺瞒之举,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平妻”的说法和“平妻也为嫡子”的情况,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那么,具体到长子、嫡子和嫡长子这三者间有何不同呢?又有什么区别呢?自古以来,我国有着严格的继承法则。从西周开始,“立嫡以长不以贤”与“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理念根深蒂固。也就是说,嫡长子作为正妻所生的首位子嗣,自然在、爵位、和财产等方面享有首要继承权。如果嫡长子早逝,则由下一名嫡子继承(但需满足无后代的条件,否则由嫡长孙继承)。如果正妻无子或皆已故去,则地位最高的妾室可接替继承地位。
在财产分配上,汉朝之后有了一定程度的变革。除爵位、等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外,其他财产开始采取“诸子均分”的原则。这表示嫡子、嫡长子和长子在财产分配上享有平等地位。这并不代表在身份继承上没有差异。在身份继承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嫡长子的地位始终最为尊贵,而长子则始终处于小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