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的下一句 野旷天低树低什么意思
自古诗人多善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不仅仅是描述了“愁”的千变万化,更是我们文化中悲情与美感的交织。我国古典诗词中,无数诗人以“愁”为引,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既是因为我国自汉魏六朝以来形成的悲愁为美的审美心态和悲情文化,也因为诗人们借助“愁”字,描绘了各自生活的斑斓情感世界。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首诗是孟浩然在游历吴越时,因羁旅之愁而创作的经典诗篇。开元十八年,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苦闷,孟浩然离开了家乡襄阳,走过洛阳,踏遍吴越之地。而“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西部的一段江水,这段江水见证了孟浩然的漂泊与感慨。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不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客愁,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秋江暮色的美丽画卷。这首诗堪称唐人五绝中的写景佳作。让我们一同品味孟浩然笔下的《宿建德江》:
轻摇小舟,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日暮时分,新的客愁涌上心头。
原野的空旷让天边的树木显得更低,江水清澈,倒映的明月仿佛离人更近。
诗的首句“移舟泊烟渚”,描绘了夜晚江上的情景,诗人以独特的视角,从船上的停泊出发,记录下这一瞬间的感受。这与常见的从出发点或途中描述行舟的写法有所不同,更显独特。那么,孟浩然为何这样写呢?
实际上,这样的描写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铺垫。若非“移舟泊烟渚”,则无法见到那“野旷天低树,月近人”的秋江暮色。而第二句“日暮客愁新”,表达了日暮时分,客子的忧愁如新的情感。这里的“新”字,体现了孟浩然在吴越之游中,多次夜宿建德江,客愁不断涌现的情感。
从《诗经》中的记载到古人的归家情感,再到孟浩然的游子之愁,无不体现出人们对家的思念与对旅途的感慨。而“野旷天低树,月近人”正是孟浩然在停泊后的所见所感。这片旷野、这轮明月,似乎都在为他的羁旅之愁提供一种慰藉。
尽管诗中未直接提及仕途不顺的游子是否真正排遣了心中的愁意,但孟浩然的其他诗作如《自洛之越》透露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这首诗虽未多提“愁”字,却句句蕴深深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