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5度穿什么衣服 零下5℃穿大衣冷不
冬季里,御寒的人们仿佛想把所有保暖衣物都套在身上。不仅仅是羽绒服,还要穿毛衣、秋衣、打底衣等层层叠叠,生怕寒气会从任何缝隙侵入体内。
穿着过多层衣物并不意味着温暖度会成倍增加,反而可能让手脚被束缚得几乎不过血,感觉上并没有比单薄穿着暖和到哪里去。相较于那些只需简单几件衣物就能出门的人,这样的穿着显得有些多余且受。
常言道“冷了就加衣”,但为何羽绒服多穿几层却不如少穿来得保暖?这其中是有科学依据的。
保暖的精髓,在于适度的蓬松与空气层的营造。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产热,同时也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着热量的交换。当散热速度过快,产热跟不上时,我们会感到寒冷。而保持热量,减少热量散失的关键,就在于衣物的材质与穿着方式。
具体来说,保暖的本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最佳的方法是选择那些传导热量速度较慢的材质。那么,如何评判物质的导热速度呢?这就涉及到热导率这一指标。
热导率是描述材料在单位面积、长度的条件下,单位温差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热量的能力。简单来说,物质的热导率越低,其传递热量的速度就越慢,保温效果自然就越好。反之,热导率高则传递热量速度快,保温效果相对较差。
常见的保暖衣物材料,如羽绒、羊毛、棉等天然纤维,以及腈纶、粘纤等合成纤维,都拥有较低的热导率。尤其是静止的空气,被誉为世界上热导率最低的物质。
一件优秀的保暖衣物不仅要材质热导率低,还要能在面料表面制造出稳定且厚实的空气层。这样的双重保障能让保温效果更佳。
时行的保暖材料大多擅长制造稳定的空气层。例如,羽绒的绒朵结构能黏附并存储大量空气,形成立体且稳定的保暖结构。
人造纤维也在不断优化纤维结构,以储存更多空气来提高保暖性。比如,通过制成中空结构的聚酯纤维(涤纶)来制造存空气的立体结构,从而提高衣物的保暖性。
衣物层数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层数会导致空气层从内至外产生温差,引对流,反而导致热量流失更快。层数过多还会把空气层挤薄,减少空气的存储量。
除了选择合适的衣物材料,穿着时的层次感搭配也至关重要。外层应选择有一定抗风能力的衣服,中层可利用柔软蓬松的材料再制造空气层,内层则应选择吸湿透气的材质,避免湿气影响外层的蓬松度和保温性能。
具体穿搭公式如下:
1. 外层可选羽绒服、棉服等抗风衣物。
2. 中层可采用摇粒绒、抓绒等再制造空气层的材料。
3. 内层则以吸湿透气的贴身保暖为主。
至于材质选择,纯棉的内层在日常穿着中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若有大量运动出汗,混纺材质如将保暖材料与吸湿材料混纺的材质则更为理想。避免选择有长绒毛的,以免造成不适。
下装的穿搭也可参照上述原则,外层抗风、内层吸收透气兼之保暖即可。
掌握好空气穿衣,无需硬堆层数,舒舒服服从头暖到脚!
策划制作
本文为科普-星空计划作品
出品丨科普科普部
监制丨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审核丨宋立丹 纺织建设规划院
策划丨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