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拼音版 《满江红》全文带拼音
岁月荏苒,昔日求学的时光总伴随着那些难忘的课堂。曾几何时,大家皆厌于老师的“全文背诵”之令。那时的我们想,终有一天,我们将一切遗忘殆尽。但回首过往,方知记忆并非如此轻描淡写。
忘却了微积分的复杂公式,淡忘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但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豪情壮志,那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诗意画卷,以及“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景色,都深深烙印在心间。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领悟到这样的道理: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入选语文书是最有效的传播途径;对于一种精神来说,能被世世代代传承则意味着其价值之巨大。所以即使时光流转,很多经典之作依旧被定格在课本中,为的是永不消逝的记忆。
曾经,陕西的胡觉照教授提议删除《出师表》,其观点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和反对。类似地,近年的家长们也提出删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流传千古。
《过零丁洋》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思考。自1279年的风华正茂起,这短短的56个字所传达的力量,早已成为了无数人的精神支柱。尤其最后那字字铿锵的14字箴言,被广泛视为人生的座右铭。然而对它抱有的异议并非毫无理由,两者在表层的认知中均涉及忠孝节义的道德争议。
而部分家长以现代社会价值来解读认为这两首诗中体现了过时的愚忠观念。但笔者深知这绝非是表面之理。正如文天祥被元军所擒后的经历所体现出的骨气与气节。元军以礼相待并厚待他,但他不为所动。这并非是愚忠,而是对深深的热爱与忠诚。
关于鲁迅先生是否支持删除文天祥的作品这一话题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引述鲁迅的一篇文章来证明其观点。但事实上这并非鲁迅的真实意图。鲁迅的文章旨在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某些现象,而非针对文天祥的作品本身。
《过零丁洋》并非简单的文字记载,而是精神的象征。鲁迅的言辞只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讽刺之语,不能断章取义。诚然,近年来教学材料的更迭,意味着我们将有更多新的文学作品来丰富教材。岳飞的《满江红》已在课表中逐渐消失被换为了秋瑾的作品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过零丁洋》将继续留存在课文中的多久并不能确定,但文天祥的这份精神遗产不应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