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韦 韦编三绝的故事简短
韦编三绝:学问深究,知源显见
【来源】《史记》之《孔子世家》篇,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
【释义】韦:熟牛皮制成的绳索;编:指将竹简用绳索串联成册;三绝:多次断绝。孔子研读《周易》,反复研习以致皮绳多次断裂,成为读书勤勉的佳话。比喻读书刻苦用功。
【历史记载】春秋时代,书籍以竹简为载体,将竹子削成细长的竹签,经火烤干燥后书写文字。因竹简的体积和重量较大,需要借助牢固的绳索将多片竹简串联起来供阅读。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勤奋好学,对《周易》等经典进行了深入钻研。
孔子年幼失父,但他发奋学习,博采众长,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他深知《周易》的价值,便下苦功夫研读。首次通读,他把握了书的大意;二次深读,他理解了书中的精髓;三次复读,他对书中的内涵有了透彻的理解。这样的勤奋读书,即便皮绳磨断数次,也阻挡不了他对学问的追求。
孔子谦虚地说:“若我寿命更长,便可完全领悟《周易》的内涵。”他以自身的行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强调了“好学”的重要性,因此成为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大家。
牛角挂书:将勤奋融入生活的点滴
【来源】《新唐书·李密传》所记载。
【释义】把书籍悬挂在牛角上,一边行走一边研读,形容刻苦学习。
【历史故事】李密是隋末辽东人,曾担任宫廷侍卫。他因不能静心工作被免职后,回家发愤读书。一次他骑牛外出,便在牛角上挂了一本《汉书》,抓紧一切时间研读。恰巧被越国公杨素看到,被其学识所折服。两人因此结交,李密得以名声大振。
夜郎自大:警惕自负的陷阱
【来源】同样记载于《史记》,具体为《西南夷列传》部分。
【释义】夜郎是西汉时期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此成语用以形容人自大无边,妄自尊大。
【历史典故】夜郎国虽小,却因地处偏远而自视甚高。国王因未曾见过外界而误以为自己的是天下最大的。当他和部下巡视国土时,常因自大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汉朝使者来到夜郎国时,国王的无知和自大使他们对汉朝的辽阔感到惊讶。
这些历史典故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只有通过真正的学识和见识,我们才能避免陷入自大的陷阱,真正领悟学问的深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