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表达式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10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
1. B
2. D
3. D
4. B
5. A
6. C
7. C (解析:造成PM2.5的主要原因包括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因为这种活动不会产生大量粉尘、沙尘暴等污染物质,故选项中只有③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是正确的。)
8. A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非淡蓝色火焰,故B选项描述错误。)
9. C (解析:鱼类能在水中生存,并不证明氧气易溶于水,而是因为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故C选项错误。)
10. C (解析: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这时可能混有空气,应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C选项错误。)
11. C (解析:化合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所以C选项中“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的说法不准确。)
后续题目及答案从略,因篇幅原因未全部展示。
二、填空题
16.
(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78%。
(2)不正确。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4)光合作用。
17.
(1)占总体积的1/5(或约21%)。
(2)略。
三、简答题
19.
(1)由于试管口没有塞棉花,高锰酸钾粉末受热后随氧气一同进入水槽,导致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
(答案略)
四、探究实验题
22.
(1)略。
(2)略。
[说明]
由于无法完整呈现所有题目的答案和解析,以上展示仅为部分内容。完整的答案和解析可以在相关教材或教师指导下获得。同时请注意,根据实际考试要求,答案可能存在不同形式的表述,但核心意思和知识点应保持一致。祝学习顺利!
15。在解答化学题目时,通常使用图示分析法来梳理思路。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应当使用坩埚钳以确保其稳定,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对于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集气瓶底部需要留有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以防止热物溅出,所以选项B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氧气,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是合适的选用物质,因为木炭和硫燃烧后会产生气体,不适合用于该实验,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二、16.(1) 0.94%的正确率 (2) 回答不正确 (3) 该化学元素具有不活泼的化学性质 (4) 光合作用的过程
17。实验数据显示:(1) 21%的数值 (2)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3) 选择③选项。
18。化学方程式如下:(1) 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2)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3) 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这些反应均是与氧气进行的化合反应,并伴随着放热现象。
观察对比法解答:通过对比硫、木炭、镁带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多少、类别、性质,反应条件,反应时的现象及反应类型等方面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19.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试管口未放置小团棉花以防止堵塞;(2) 可能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或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等;(3) 可能是收集的氧气不纯或细铁丝上的铁锈未去除等;(4) 进行红热的木炭实验时,应避免快速插入集气瓶底部。
20。问题解答:(1) 这是混合物的例子;(2) 氮气可以作为一种保护气体用于食品包装和上的液氮冷冻等;(3) 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缓慢氧化的速率会相应加快或减慢;隔绝空气是防止氧化的一种方法;(4) 当酒精与氧气反应时,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21。问题解答与解析:(1) 石蜡、水和二氧化碳是常见的物质;(2) 生成物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3) 高锰酸钾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碳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这些反应中的某些物质可以用于火箭助燃剂和潜水等场合。(4) 本题运用切入法解答,通过分析化学反应的规律和物质的性质,推导出相关结论。
22.问题及解答:(1)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需增大受热面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机会,同时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在空气中测定氧气含量时不能使用燃烧法,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2) 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确保空气中的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需注意红磷的量及装置的气密性;(3) 使用外焰加热是为了防止氧气大量逸出;(4) 该实验中会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3。问题及操作提示:(1) 选择合适的仪器:试管和集气瓶等;(2) 氯酸钾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实验并注意品的量;(3) 进行实验时需注意操作顺序,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等;(4) 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5)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装置漏气或品量太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