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是什么 古人怎么得到酵母


馒头一词的起源可追溯至西晋时期束皙的《饼赋》。文中写道:“三春之初,阴阳交际之际,当寒气退去,温度尚未达到酷热之时,于此时举办宴会,则应备有馒头。”此文反映了在春初时节,人们会通过设置馒头来进行祭祀活动,以祈求新一年的吉祥。究其因,春天乃四季之始,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中也有提及:“馒头原名为蛮头。古时蛮地以人头祭神,相传诸葛亮征讨孟获时,曾以面包裹肉制头状以祭祀,称之为‘蛮头’,后来讹传为馒头。”

《艺林汇考·饮食篇》引用了唐人赵璘的《因话录》,其中描述馒头起源于蜀地,传说中是诸葛亮征南时所创。虽然当时的具体音义已不可考,但馒头是以水和面制成皮,可包馅或无馅,其形状类似人头,故以此作为对蛮头的象征。

馒头的诞生,与发酵技术息息相关。古代的发酵技术可分为多种。最早使用酵母菌进行发酵的记录出现在酒酏发面技术中。

据《周礼》记载,古代有使用酒酏为饼的习俗。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中也有关于运用酒发酵技术的描述。而《齐民要术》中更是详细介绍了使用酒酵发面的过程,这为馒头的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发酵方法。

《食经》中也有关于制作饼酵法的记载。通过特定的酸浆与面混合,可以发酵面。唐代蒸饼种类繁多,既可单纯用面粉制作,也可加入各种馅料。如唐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提及的蒸饼便是用动物脂肪与面制作而成。

尤其到了唐代,馒头不仅可带馅儿或无馅儿蒸制,更有不少特殊的文化和寓意蕴含其中。

例如,《鉴诫录》里记载了蒋贻恭的一首讽刺安仁县令的诗,描述了安仁县令横征暴敛的行径以及他奢侈享用的馒头等美食。

在敦煌壁画中也有馒头实物出现的情况。例如在榆林窟第25窟的弥勒经变“嫁娶图”中,就描绘了人们围坐在食床边享用馒头的场景。这表明在当时,馒头已经是一种相对高级的面食。

馒头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承载了古代人们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它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从祭祀品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一种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