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台灯有什么寓意 不能送灯给别人的寓意
渭南,这片位于关中平原的沃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蕴。其深厚的传统风俗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至今仍被完好地保留着。以正月十五前舅舅为外甥送灯笼的习俗为例,这一传统在许多地方仍然得以延续。而那句脍炙人口的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便是对这一习俗的生动诠释。
据我们所知,在渭南的多处县市,女儿出嫁后,娘家人会在正月初二至初八期间为她“送灯”。这“送灯”不仅仅包括两个大灯笼,还有剪剪馍等物品。这一习俗寓意着光明的前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从正月十一至十五,女子或其婆家人便将灯笼挂于大门之上,以示吉祥。
随着女儿孕育后代,娘家的礼物也传递到了孩子们的手中。每个孩子都会收到一个灯笼和十支小蜡烛。在正月十一至十五的夜晚,孩子们提着灯笼尽情玩耍,寓意着来年的成长与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今的灯笼多已安装电池,蜡烛则渐渐不再需要。给孩子们的灯笼也比之前给女子的更为小巧,以便他们提携。这一传统年复一年,直至孩子满12岁,“完灯”或“全灯”之际,娘家的送礼将达到最隆重的程度,庆祝孩子告别童年的天真烂漫,步入成熟的行列。
在“完灯”的重要时刻,孩子的家庭会举办盛大的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传统观念的淡化,无论男女长子,只要到了完灯的年龄,都会迎来这样的庆典。久而久之,这一庆典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被城乡居民广泛接受,内容也日益丰富。
在大荔县,全灯的习俗备受重视。以城关镇的范桂芳为例,她告诉我们:“全灯时除了传统的灯笼外,还会拴上钱串串,预示着孩子未来的生活节节高。”而剪剪馍也分为狮子(或老虎)馍和鸭鸭(或鸡)馍两种,分别用于守门和灯笼。尽管现代人可能会选择其他与灯有关的物品代替,但送灯的意义依然不变。
羌白镇的李女士也分享了她为大儿子全灯的经历。她提到当天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热闹非凡。不仅如此,冯村镇因果蔬农业的繁荣而富裕起来的村民们也开始重视这一传统。剪剪馍的生产逐渐工厂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至于元宵节点灯的传说,虽版本众多,但都离不开人们对和平、幸福的渴望和坚持。其中一则传说讲述了神鸟、天兵及天帝的女儿之间的故事,最终人们通过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成功驱赶灾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