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不能随便用


在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我们拥有着丰富的名言名句,它们蕴古人的深刻智慧。有些句子在日常使用中却常常被误解了。

以一个常见的成语为例,它仅有八个字:“人不为己,”。经过文史学家的研究,其原意应为:如果一个人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与提升,就会被天地所不容。这里的“为”并非指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是指“修为”。这个成语在影视作品、小说以及日常生活里被广泛解读为个人的自私自利。面对这样的使用方式,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其本意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期话题所探讨的也是另一个经常被误解的成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成语引起了我一个身为小学教师的朋友的感慨。她曾听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这样给孩子解释这个成语,他们将其解释为“用别的山上的石头去攻打此山上的玉”。这样的解释让小孩子觉得困惑,不明白为何要用石头去攻击玉石。这样的误用情况,对于教师来说确实颇为无奈。

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也常常见到这种成语的错用。实际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用石头去攻击玉石。这个成语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具体如下:

《诗经·小雅·鹤鸣》中写道:

“他山之石,能为他物所错。”此句中,“错”指的是一种粗磨石。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这些诗句描绘了自然景象,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则是其寓意之所在。

它传达的是:其他山头的坚硬石头可以被用来打磨、雕琢玉石。象征性地表达招揽人才、取长补短的思想。“石头”并非用来“玉”,而是用来帮助其更好地展现价值。

关于“攻”字的理解,它有着多种含义。在古代文献《周礼·考工记序》中,“攻”字有加工、打磨的意思。这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的用法相吻合。

那位学霸家长对于成语的随意解释给孩子带来了误导。这也提醒了我们,在面对孩子的疑问时,我们应该更加审慎地回答。许多成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类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经常被误解的成语还有很多。对于是否需要纠正每一个成语的使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诗原本表达的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非说贫穷的夫妻就一定会遭遇不幸。尽管现在大家普遍这样使用,且在沟通中并无障碍,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成语如果被误解为用石头打玉,从常识上讲就显得不太合理了。对于这类成语的误解进行纠正是有必要的。

对此事您有何看法?欢迎大家踊跃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