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字是不是多音字 哪读na还是nei
在2017年的一个冬日,我在成都与流沙河先生交流学习,心中充满了好奇。当时我向他询问了“能”字下加三点底(类似熊猫的“熊”字,只是少了底部的点)的读音。先生解释道:“这个字读作‘lai’,代表一种三足的鳖。”
我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在广东新会的旅行中,曾在后山见过一个被当地人称为“nai子塔”的龙子塔。这个“nai”字的写法,正是我所提及的那个特殊构造的汉字。
在语言学界,存在着“n”和“l”之间的自然转换发音。比如湖南人在提及“南”字时,其发音更偏向于“lan”而非标准的“nan”;而广东人在提到“你”字时,发音可以变作“nei”或“lei”。按照普通话来说,“你”应当是“ni”,但福建人则以“li”来发音。广东新会人称呼的“nai子塔”和流沙河先生所说的“lai子塔”,其实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地域性的发音习惯差异所导致的。
这些看法在交谈中得到了先生的认可与共鸣。随后的某次,我在通话中向一本四川杂志投稿时遭遇了一次有趣的语言体验:一位接电话的女士说了类似"la-gou"的声音。稍一琢磨,我便意识到这可能是对我说的“哪个”的询问。这种发音方式与广东话中的“bin-gou”或“na-gou”颇为相似。
广东话与四川话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汉代,《说文解字》就有提到“蜀人称呼母亲为'姐'”。而在今天的广东,这样的文化谚语仍旧被保留:“听爷声唔听姐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融合着各自地区的独特韵味。
追溯历史,秦惠文王时期蜀地的文化与岭南及交趾地区有了交流与融合。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苏东坡在诗中提及自己与岭南的深厚联系。他的诗句中,“罗浮山下四时春,日啖荔枝三百颗”,使用广东话来诵读便能明显感到其中的韵脚和美妙的发音习惯。
【征文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