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与河的区别 江与河怎么界定


江河有别,水流不息。固定的江道中,水波不惊;而河道可能改道,甚至出现断流的情况。

提及我国的大江大河,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长江与黄河。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穿越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及上海等十一省份,最终汇入东海。

让我们欣赏黄河入海口的独特景象。

黄河全长约5400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山西、陕西、宁夏、河南及山东等九省区。最后汇入山东东营的垦利县,与渤海相接,是我国的内海之一。

现在问题来了,为何我们称之为“江”或“河”?除了称谓不同外,江河之间其实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异。

河流易变,时而改道,时而面临断流的风险。比如曾经的黄河入海口并不在山东,其河道易变且有时会出现断流现象。相较之下,河道较为稳定,不易断流,水流充沛。

河道通常稳固,多由山川长期冲刷而成。流经江域的地方往往雨水丰沛,除特殊情况外,江水通常不会断流。相对而言,河的河床较为不稳固,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容易出现大范围断流现象。

江水流向外海,而河水则流向我国的内海或湖泊。以长江为例,其入海口位于上海,最终流入东海的太平洋;而黄河则汇入渤海,是我国的内海之一。

河床的高低也有所不同。通常河的河床位置较高,而河床相对较低。

我国第二大江是珠江,其流域涵盖中西部六省,并成为西江、东江、北江及珠三角地区河流的总称。

珠江之外,还有湘江、岷江、松花江等众多江河。除此之外,淮河、辽河及京杭大运河等也是我国的重要河流。

回想李白的那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对江河的理解虽略显模糊,但人们早已形成了对江河的独特认知和称呼习惯。

除了细微差别外,江与河的称呼更多是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不论南方人或北方人,对江河的称呼并不完全准确反映在“南江北河”的习惯认知上。

自隋唐时期起,人们便根据江河的特点形成了清晰的认知:江水流量大且清澈透明;河水则流量较小且浑浊多泥沙。这也为后世对江河的命名提供了依据。

观察史料发现,长支流多被称为“江”,而黄河的支流则多被称为“河”。这种命名方式从古至今一直沿用至今。

自古以来黄河的水治理一直是个难题。由于上游泥沙较多,治理的重点在于泥沙管理。相较之下长江则较为省事基本无需特别治理。为了区分两者人们采用了不同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