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的拼音 调度员怎么读


计算任务(Workload)可以理解为是运行在应用中的一组相关联的程序或活动。从软件运行的角度来看,根据任务运行时间的长短,我们可以将计算任务简单地分为短期型和常驻型两大类。

短期型任务通常在开始执行后,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结束,释放计算资源。而常驻型任务则可能在没有外部强制关闭的情况下一直处于执行状态。

在微观层面,单个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线程)会进行分时调度,确保线程的资源占用不会超过一个CPU核。但在宏观层面,一个计算任务或一组相关任务可能会占用多个CPU核,甚至涉及多个CPU芯片和数以万计的服务器组成的集群。

面对不同的计算任务尺寸和硬件服务器尺寸,我们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通过虚拟化或容器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单台服务器分割成多份,每一份上运行一个计算任务。这样,一台服务器就可以同时支持多个计算任务的运行。

而当计算任务非常大时,例如超级计算的HPC(高性能计算)模式,就需要通过并行占用所有计算资源的方式来达到快速计算的目的。

随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单机计算已变得相对少见,集群计算成为主流。而云计算模式中,尽管某个具体的计算任务放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但实际该任务可能是由巨服务解构拆分出的微服务之一。

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计算任务和不同耦合度的交互需求,我们会有不同的网络硬件实现和调度方式。例如,IB高性能网络适合于完全紧耦合的计算任务,而RoCEv2则在追求高性能、兼容性和低成本之间的平衡。

在算力调度方面,无论是短期的小尺寸计算任务还是长期的大尺寸计算任务,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调度和分配。为了适应计算的形态从单机走向集群再到跨云边端的协同计算,我们需要考虑全局算力调度和用户在自己的集群内部进行的业务层次算力再调度。

在硬件层面上,除了CPU处理器外,还需要考虑内存、存储I/O、网络I/O以及一个或多个加速处理器等组成部分。在调度时,需要考虑平台的差异性、CPU架构的差异性、网络和存储接口的一致性以及加速处理器的类型和架构是否一致等问题。

随着计算的形态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不仅需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和创新,还需要在业务和管理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计算挑战。

无论是从硬件到软件的全局视角还是从业务视角出发考虑计算任务的调度和管理都显得至关重要且充满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挑战并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