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翻译 天将降大任于原文及翻译


近日,关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讨论,许多网友开始回忆自己学习时接触到的是哪个版本。

这句话源自《孟子·告子》,主要讲述了告子和孟子的辩论,进而引出了孟子关于“人性”、“仁义”等理论的见解。除了《鱼我所欲也》外,该章节还包含了许多其他有深度的内容。

文言文的这一突然热议,确实出乎许多人的预料。

“是人”与“斯人”的争议持续

究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正确,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更为准确?虽然争议不断,但仍有网友坚定地表示:“无论怎样,我所学的是‘斯人也’无疑。”

除了网友的讨论,专家们也对此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一位专家通过查阅古籍资料,发现包括《孟子注疏》、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以及清人焦循的《孟子正义》等书籍中,均写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为“是人”的版本提供了支持。

另一位专家则认为,这种现象属于正常的“语言文字流变”。他指出,尽管人教版教材多采用“是人”的表述,但我国地域广阔,使用教材版本众多,其他版本如“斯人”的也存在。他也强调了文化随时间演变的不确定性。

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则认为,“斯人”和“是人”在意义上并无区别,都是指“那个人”。他表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习惯和影视作品的影响。

探寻告子的思想踪迹

在网友们争论不休的许多人开始关注起告子这一人物。

告子作为与孟子进行辩论的人物,在《孟子·告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关于告子的身份和生平,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尽管存在关于告子身份的不同说法和争议,但普遍认为他可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与孟子的辩论,常常被描述为专门“作对”,因为他们的思想观点截然相反。

孟子主张“人性善”,而告子则认为人生来没有固定的善恶属性。他们之间的辩论充满了智慧与巧思。

《墨子·公孟》中也记载了关于告子的故事。墨子的弟子们在讨论告子时,对他的行为和言论进行了评价。这为我们了解告子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关于告子的具体身份,《孟子》和《墨子》中的描述是否为同一人,至今仍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两者是同一人,而有的则持不同观点。

无论结果如何,这些争议和讨论都让我们对古代文化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