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带手表应带哪只手 1980年梅花手表价格


回忆中的沧口时光

在我的心海深处,有一段关于时间的记忆,那是在沧口大马路上,那些与钟表相关的故事。记忆里,那里有三个与钟表紧密相连的店铺。石门路与四流中路交汇的东北角,矗立着青岛钟表修配四厂门市部的二层楼;长虹照相馆对面的马路则有一个小巧的钟表店;而最为显眼、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当属位于四流中路17号的大西洋钟表店,后来更名为四流中路百货店的钟表门市部。

这家店铺周围,尽是熟悉的邻居。北邻沧口三八食品店,南邻沧口五金土产店(拆迁前为被服商店及酱菜院),对面则是马路对面的交电商店。它们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商业风景线。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山路的大西洋钟表眼镜店的广告在报纸上频频出现,吸引着过往的行人。大西洋钟表店自1956年公私合营时期起便开始营业,最初的店员仅是调来的周寿山、仲永海和张培森三人。在“文化大”初期,因应时代背景,店名曾短暂更改为烈火钟表店和四流中路百货店钟表门市部。

历史的不曾停歇。1980年,因青岛石油化工厂的建设,钟表店不得不迁至他处,暂居棉布店内。四年后,随着工厂宿舍的落成,钟表店重回原址,并迎来了事业的巅峰。店员人数增至15人,月营业额近八万元,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钟表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年轻人的婚礼必备“三转一扭”,手表作为其中的一员,价格不菲。修表师傅的工作繁重而重要,他们需要调整、修理各种机械表,从挂钟到手表,都离不开他们的手艺。周文金便是其中一位修表师傅的子弟,他从小耳濡目染,对修表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最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修表大师。

那个时代的市场上,品牌的选择有限。上海产的“上海”牌、“宝石花”牌、“钻石”牌手表以及青岛产的“金锚”牌和“梅花”牌手表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选择。手表带以弹簧链、链为主,虽然易夹皮肤或汗毛,却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我的个人经历也与这家店铺紧密相连。多年后,我通过父亲的关系购买了一块带日历的“上海”牌手表。由于经常出现走时不准的问题,我曾请业余修表同事调试许久未果。最终在四流中路百货店钟表门市部,修表师傅的专业诊断让我对这家店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修表的疑虑中,老修表师傅们常解释道,偷换零件的可能性极小。因为手表的所有零件都配合得十分紧密,若随意更换零件将导致其他零件无法正常工作。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一般来说无需过于担心零件被调换的问题。

修表师傅们的辛勤工作背后是他们对技术的不断追求与钻研。修一只手表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而对于修表技术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传统手艺的尊重与延续。

随着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钟表店的经营逐渐面临挑战。电子表的兴起与价格的亲民性使得传统钟表店的生存愈发困难。最终,沧口街上的那些钟表店都成为了人们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