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是什么 牛虻的幼虫图片


一日,小明在林间漫步,静立路旁,欣赏着四周的美景。突然,他的腿肚子传来一阵异样的刺痛,就像被细微而锐利的针轻轻扎了一下。小明顿时跺了跺脚,随即一只体型庞大的“飞行物”腾空而起。

“咦?这‘飞行物’莫非变异了?怎么这么大,还会咬人?”小中暗想。

后来,被这不知名的虫子反复叮咬,小明终于从当地人那里得知,它并非苍蝇,而是传说中的牛虻。

牛虻——俗称双翅目虻科的一种昆虫,又被称为牛蚊子、牛苍蝇、盲虻等。看着这一长串的别名,是不是感到有些迷茫?那么,它究竟是属于苍蝇、蚊子还是蜜蜂呢?实际上都不是。牛虻属于自己独特的双翅目虻科。

它的外观就像一只放大了的苍蝇,拥有着和蚊子相似的吸血习性。当它飞行时,那扇动的翅膀和嗡嗡声又让它看起来像极了蜜蜂。

成年的牛虻身形约2.5厘米长,呈椭圆形。其翅膀透明,带有棕黑色的图案,长度甚至超过了它的尾部。它的复眼中部有一条细窄的黑色横带,头顶有短毛,触角呈鲜明的,嘴巴像个小锥子,非常适合吸血。

牛虻在我国各地都有出现,它们通常栖息在草丛和树林中。它们喜欢晴朗的天气和日光浴,活动高峰通常在白昼的午时。每年的五月至八月是牛虻的繁殖高峰期,这时候在乡村中,你可以看到牛啊马啊都在疯狂甩动尾巴和脑袋试图驱赶满身的牛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将自己比作一只牛虻,用来形容其唤醒雅典的使命感。然而在现实中,牛虻却是一种令人畜受害的吸血害虫。

吸血的多为雌性成虫。它们拥有锐利且发达的上、下颚及口针。在吸血时,它们会先划破动物的皮肤使血液渗出,再通过上的拟气管将血液吸进体内。

一次叮咬后的小型动物可能会失去40毫克的血液,而被最大的牛虻叮咬则可能失血多达200毫克。被叮咬后的伤口会在牛虻唾液的刺激下形成疼痛的肿包。此外令人忧心的是,牛虻在吸血的同时还能传播多种严重的人畜疾病。

对于这样的害虫,人们也一直在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尽管有一些方法如喷洒剂、幼虫滋生地等能产生一定效果,但在大范围内实施却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牛虻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在恒温环境下只需20多天就能完成一个世代。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人类对牛虻的治理总是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

然而大自然总是充满了奇妙的平衡。研究发现,牛虻在自然界中也有许多天敌,如黄胸黑卵蜂和赤眼蜂等。这些天敌可以将卵产在牛虻的卵或幼虫中使其夭折。

瓢虫和隐翅虫的幼虫也以牛虻的卵为食。还有些真菌可以令牛虻感染生病而死亡。虽然防治牛虻的任务艰巨而漫长,但前景依然充满希望。

在此提醒大家,前往牛虻活动频繁的地区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毕竟与牛皮相比,人类的皮肤更为易受伤害。

如果你也对大自然、科学和分享感兴趣的话,欢迎关注我们的订阅号!

TNC微信订阅号:TNC_China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