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度怎么算 HAc电离度计算


本研究中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实验方法,即将实测的pH值换算成电离度,结合实测数据与理论推导的离解平衡方程进行综合分析,用以研究聚电解质的离解行为。

我们制备了不同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酸,并采用黏度法精确测定了其分子质量。合成聚丙烯酸的条件及其聚合度如表1所示,为后续的实验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熵作为反应体系的状态函数,其变化量取决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在热力学理论中,反应体系的熵与其体系内的微观状态数Ω的关系为S=klnΩ,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这一关系为后续分析电解质离解过程中的熵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若要计算反应体系的熵变,需清晰明确电解质离解过程中始态与终态各种粒子的排列方法数,即微观状态数。设定CH2==CHCOOH分子和H2O分子混合均匀但未发生离解时的状态为始态,此时体系中的微粒及其数量是关键。

在晶格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导出混合过程中总的微观状态数。进一步地,当聚电解质离解过程的始态和终态与小分子弱电解质相我们可以比较两者的熵变。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了PAAH结构单元浓度与PAAH浓度的关系,以及H2O分子与PAAH分子的混合情况。

离解过程中的焓主要由结构单元或单体中羧基的电离能和不同水合单元的水合能组成。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过程,我们定义了摩尔电离水合能ΔE,它表示电解质水溶液在离解过程中离解-水合效应的相对强度。

图示中展示了PAAH、丙烯酸及不同聚合度的PAAH水溶液的pH值与浓度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图显示出丙烯酸和PAAH的离解行为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特定浓度范围内。PAAH的行为与其自身的分子质量关系不大,这一发现对于理解聚电解质的离解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将实测的离解度与浓度关系与通过传统电离平衡常数计算的理论曲线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浓度区域,电解质的离解行为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尤其是在高浓度区和低浓度区,电解质的电离度与传统的电离平衡常数有所偏离。

通过数学变换和数据代入,我们得到了ΔH和ΔH/ΔE的关系及拟合曲线。这些曲线显示,在不同浓度区,电解质存在着不同的摩尔电离水合能ΔE。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摩尔电离水合能是影响电解质离解行为的重要因素。

将计算得到的ΔE代入离解平衡方程,我们得到了聚电解质和小分子弱电解质在不同浓度下的理论曲线。这些曲线与实测的电离度与浓度的关系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推导得到的离解平衡方程的正确性。

根据之前的研究,我们发现聚电解质水溶液在高浓度区和低浓度区存在不同的水合状态。这种水合状态的转变影响了电解质的水化状态转变浓度,进而影响了电解质的离解行为。

综合各项研究结果,我们发现电解质水溶液在不同浓度区的离解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电解质在不同浓度区摩尔电离水合能的相对强弱。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我们发现聚合度对于电解质离解行为的影响微乎其微。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量化不同浓度下聚丙烯酸和丙烯酸水溶液中电解质粒子的水化状态,以更深入地理解电解质的离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