鸲鹆学舌的寓言意思 鸲鹆学舌寓意


鸲鹆学舌

【典源】

明·庄元臣《叔苴子·内编卷五》

【典故】

鸲鹆,俗称八哥,是一种能模仿人类语言的鸟。它原产于南方,南人通过训练使其能模仿人的话音。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八哥最终能够学会一些简单的言语,但每次只能重复几句,声音有限,且只能一成不变地唱这些句子。一天,八哥听到庭中的蝉鸣,觉得蝉的单调且不悦耳,于是发出轻蔑的笑声。蝉见状,对八哥说道:“你能学会人类的言语,的确很了不起,但你所说的并非你自己的心声,你的每一句话都只是模仿而已。倒不如像我一样,自由地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内心的情感。”听到这些话,鸲鹆低下了头,羞愧不已,从此不再模仿人类的言语。如今,许多模仿别人文章的写作风格,正如这只没有羞耻心的鸲鹆。

【理解】

在《鸲鹆学舌》的故事中,鸲鹆为什么嘲笑蝉?它的笑声本意是轻视,认为蝉的没有变化,无法与自己所能模仿的人类语言相提并论。现代的理解是,它自认为自己的能力非常突出,能够模仿复杂的声音,所以理所当然地看不起蝉的单调鸣叫。而蝉反驳道,自己虽没有多样的声音变化,但那是自我表达的方式,是情感的真实流露。而鸲鹆所模仿的语言,虽能模仿,却失去了自己的本真,丧失了个人的独立性与原创性。蝉告诫它,模仿固然有技巧,但失去了自我表达的心声,反而不如真实地做自己。

【感悟】

八哥学会了几句人类的语言,天天在周围喧哗,感觉自己很了不起。一日,它听见蝉鸣,不禁发出嘲笑,认为蝉的单一且乏味。蝉则不甘示弱,反问八哥,虽然你能模仿人的话语,但那终究只是复制,无法展现你内心的真实想法,而蝉鸣才是自然和真诚的表达。这场动物间的争辩,实际上象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追求与人格思想。八哥的模仿代表了抄袭与盲目跟风,而蝉的声音则象征着原创与自我表达。

不禁让人思考,是否在某些写作圈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一些作者或创作者单纯依赖模仿他人,未曾尝试过表达自己的独立思想。正如鸲鹆的学舌,表面上可能看似聪明,但本质上却是一种缺乏创意的模仿行为。而模仿的背后,是否有一些人推崇这种“技巧”,甚至为其叫好,助长了这种不思考、不原创的风气?

这些现象,是否与社会上存在的盲目跟从、重复古老观念、抄袭他人思想等现象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是否也应当警惕,过度模仿最终会导致我们失去个人特色和独立思想?

【比喻】

这则故事提醒我们,不要盲目跟随他人,应该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展现自我,不要总是沉溺于表面上的模仿。

【近义词】

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

【反义词】

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自我作古、择善而从

【同韵词】

进退无路、银花火树、路长日暮、无孔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