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幼鸟被灰喜鹊识破 鹰识破杜鹃幼鸟丢掉


在这个美好的八月中旬,令人振奋的自然观察活动在中关村小学的领导考察麋鹿苑时展开。马老师特别邀请我参与,希望分享一些关于这里独特生态的故事。正当我兴致勃勃地讲解时,耳边传来一阵引人注目的鸟叫声,这使我不禁停下脚步,回头查看。

我注意到,那是一只大小如鸽子的棕色鸟,似乎在树冠之间飞快掠过,令我心中生疑:这会是什么新鸟?尽管忙于工作,我还是对这只鸟充满好奇。第二天一早,我迫不及待地再次前往麋鹿回归文化园,想要亲自探寻。经过多次巡视,却始终未能找到那只鸟。就在我失望之际,忽然从树尖传来叫声,惊喜地发现,这只鸽子般大小的鸟在树干上频频抖动翅膀,似乎在请求食物。经过观察,我意识到这是一只幼鸟,虽然体型不小,但却是依赖养母生存的雏鸟。

我拿出望远镜仔细观看,起初以为是杜鹃,但感觉又似乎有些不同。就在这时,一只灰喜鹊飞了过来,立刻进行喂食,我这才明白,原来这只幼鸟正是杜鹃雏鸟,而灰喜鹊则是它的养母。这种繁殖寄生的现象,听闻已久,今日亲眼所见,倍感惊奇。

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每天都来此,渴望捕捉到更多关于这对养母与雏鸟之间互动的画面。每当杜鹃雏鸟在树丛中鸣叫,便暴露了行踪。尽管它逐渐能飞翔并躲避周围的威胁,灰喜鹊却始终在追随声响,努力找到它的位置。这种亲情,令人感动不已。更值得一提的是,灰喜鹊竟在忙碌中未能意识到,自己喂养的并非亲生孩子。

在八月六日,我还在麋鹿苑的柳树下观察到了大苇莺养母喂二声杜鹃的珍贵画面,令我心潮澎湃。湿地鸟类大苇莺和林地鸟类灰喜鹊同样展现出这类奇特的行为,互不相干的生态关系在此交汇,实在令人着迷。

那一天,我站在一棵横杈柳树下,聚精会神地观察,果然又见到一只杜鹃在不停地叫唤。用长焦相机进行拍摄时,却因一根晃动的柳枝影响了我的对焦。当我稍微挪动角度想要捕捉更清晰的画面时,灰喜鹊突然出现,迅速喂食完毕后飞走,瞬间的变化让我只能干瞪眼,遗憾之情无以言表。

这种错失良机的感觉令人沮丧。接下来几天,我反复守候,却再也没有见到灰喜鹊出现。随着时间推移,杜鹃雏鸟也日渐成熟,似乎已接近独立生活的阶段。

通过微信分享了关于杜鹃雏鸟被灰喜鹊喂食的消息,许多朋友对此感到困惑,似乎不理解为何幼鸟还未迁走。其实在只有幼鸟留在这里,成鸟却早已飞往更远的地方。杜鹃成鸟本身并不参与孵化与育雏,甚至会将幼鸟留给养母,这让人感到难以置信。

对此,我不禁好奇,这些鸟类如何自我迁徙?在与鸟类学专家的交流中得知,杜鹃雏鸟具备独立迁飞的能力,凭借本能便能完成这一壮举。这样惊人的自然现象,使我对鸟类世界的神秘与奇妙有了更深的领悟。

这段时间在麋鹿苑的观察经历,令我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也深刻体会到生命之间的无私与依赖。这些奇特的生态行为,让人对生物的智慧与适应能力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