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和行书的区别 成人练字是练楷书还是行书比较好
硬笔行书,作为一种独特的书写风格,融合了行楷与行草的特点,成为日常书写的热门选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行楷通常是最常使用的书体,而行草则更多体现在书法创作中。行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楷书书写速度慢、草书难以辨识的不足,因而成为一种极具实用性的书体。这种书写方式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掌握一手流畅的行书无疑会成为个人魅力的加分项。
观察一下这两张图片,第一幅展示了软笔行书的《千字文》,而第二幅则是田英章的硬笔行书。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明显发现软笔行书与硬笔行书之间存在诸多区别。
现代人书写的主要方式是从左到右,强调行与行之间的整齐,因此常常提到章法的重要性。
书写工具的变化使得钢笔和中性笔相对容易控制,且笔头坚硬,使得练习更为简单。
硬笔行书在实用性上明显高于软笔行书,日常生活中笔画的粗细变化并不明显,更需关注字形的结构和平衡。
虽然存在区别,但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共通之处。
硬笔行书中的许多技法和规律,实际上都是从毛笔行书的实践中总结而来的。
现代书法家在长期的毛笔练习中,自然而然地将软笔行书的技法融入到硬笔书写中。观察硬笔行书的单字构造,我们不难发现,其结体多取自古帖的写法。
在探讨硬笔行书练习的过程中,行书与楷书的区别尤为重要。弄清这一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行书的特性。可以观察两幅作品,尝试总结它们之间的不同。
我认为:
◯ 从整体来看,楷书的笔画形式较为单一,而
行书的笔画则丰富多样,粗细变化明显。
◯ 在笔画上,楷书需要表现出每一笔的细节,而
行书则通过省略部分笔画来加快书写速度,使用点、勾等连接笔画。
◯ 从字形结构看,楷书一般方方正正,而
行书则常呈现出倾斜的姿态,给人以动感。
◯ 在章法上,
行书常采用连绵的笔法,书写时需调整呼吸,一气呵成。
有些人会问,是否必须先练习楷书才能接触行书?
控笔能力是书法的基础,练习楷书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墨姐并没有说一定要将楷书练到完美才能转向行书。
判断是否可以开始练习行书的方法很简单,
只需检测自己的控笔能力。
比如当我们希望笔向右书写时,笔能直行而不偏离,这说明肌肉记忆已经形成。
例如,在写横的时候,如果能轻松控制好角度,并且与标准字相比大多数都能达到要求,那么便可以开始练习行书了。
反之,若控笔能力较弱,建议从楷书开始。
通常,我们练字的目的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实用层面,比如在应试或面试时需要提升字迹。
● 另一种则是艺术层面,单纯希望把字写得更加美观。
不同的目的会导致不同的选择。
若希望快速提升字迹,且此前没有系统学习,现代字帖是个不错的起点;
如果有过系统的学习经验,可以尝试古帖(古帖的难度通常高于现代字帖)。
推荐的古帖有《灵飞经》《落花诗册》和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而现代字帖中,田英章、吴玉生、顾仲安和李放鸣的字帖也值得参考。
选择字帖时,可以查看其目录,
确认从笔画到结构再到章法的排列顺序,
这样的结构将有助于系统学习硬笔行书。
如果已练习楷书,行书的笔画自然不成问题。只需注意一些弯笔、笔画顺序的变化,以及连接笔画即可。
墨姐为大家总结了一些练习硬笔行书的实用技巧,十分重要。
要区分楷书与行书在笔顺上的不同。
楷书有一系列笔法的要求,每个动作都必须到位;而行书则通过调整笔顺来快速连接笔画。
例如字“秀”,
下半部分的笔顺在楷书与行书中是颠倒的,这样便能迅速连接笔画。在行书中,“横折折折钩”的“钩”可以省略,最后形成一个流畅的弧线,这正是行书的魅力所在。
简省笔画
是行书的重要笔法之一。
行书极其注重行笔,为了提高书写效率,
在不影响字形的前提下,可以将相近的笔画连接在一起,减少起笔和收笔的时间。
相同或相近的笔画通常可以顺势相连,而不同走势的笔画则不宜相连。
例如“联”字,
左边的“耳”两横方向相同,与“提”可以连写,三笔变为一笔。
而右边“关”的笔画走势相似,因此仅需用两笔即可完成原本复杂的六笔。
牵丝萦带是行书中另一重要笔法。
字与字之间如有间隔,
可以通过牵丝萦带的方式使笔画相互连接。
这不仅能加快书写速度,还能增强行书的艺术效果。
例如汉字“红”,
左右两边原本独立,但通过连接“提”与“横”,便能一笔写成,整个字显得生动而流畅。
再比如“众”字,
相同的三部分通过牵丝连在一起,确实方便极了。
前面提到的牵丝萦带是一种直接连接的方法,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适当提笔。
例如“作”字,
在连接时,牵丝的笔画需要轻柔,而其他笔画则应重一些。
轻的笔画要保持干净清爽,重的笔画则应避免流于浮华。
用笔的灵活性最重要,这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
做到举一反三,
使得脑海与肌肉形成良好的记忆。
以下是几个小技巧,帮助大家在初学行书时注意正确的用笔方式。
以圆代方
将直笔变为弧笔是行书常用的书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