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旷天低树作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哪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深度解读

本单元我们学习三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描绘了一幅秋江暮色图,寄托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则展现了西湖骤雨初歇的奇景,作者对夏雨的描写生动逼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乡村月夜的宁静与美丽。

接下来,我们将跟随资深教师一起,走进第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作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哪里)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生字“德”的书写。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3.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走近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阳人。他早年隐居鹿门山,潜心读书作诗,后游历长安,却一生仕途不顺。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诗风清新自然、明朗健康,但也有一些作品流露出抑郁、失意的伤感之情。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其代表作品有《春晓》《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他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是广为传颂。

野旷天低树作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哪里)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这样评价他:“高山安可仰,徒此缉清芬。”

三、注释解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理解课本上的注释,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结合插图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句。

1. 日暮:黄昏时分。
2. 客:这里指诗人孟浩然自己。
3. 泊:停船靠岸。
4. 江清:江水清澈。
四、诗歌翻译

移舟泊烟渚:我 déplacer 小船,将它停泊在江中雾气弥漫的小洲边。

日暮客愁新: 暮色降临, wanderer 内的忧愁也增添了几分。

野旷天低树作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哪里)

野旷天低树:放眼望去,原野辽阔,远处的天空仿佛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矮。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透明,天上的明月倒映水中,仿佛与我相伴相随。

五、中心思想

《宿建德江》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宿建德江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寂寞,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六、写作手法赏析

《宿建德江》是诗人孟浩然途经建德江时,夜泊江边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诗歌开篇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客”——诗人孟浩然夜泊建德江的背景。

“愁”字是全诗的诗眼,“日暮客愁新”一句看似平淡,实则将诗人日暮时分心中涌起的缕缕愁绪展露无遗。夕阳西下,倦鸟归巢,本是人间温暖的时刻,而诗人却漂泊在外,孤身一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野旷天低树作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哪里)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称道。“低”与“旷”,“近”与“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画面感极强的山水图,也衬托出诗人孤寂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于平淡中见真情,耐人寻味。

七、课后问题探讨

野旷天低树作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哪里)

《宿建德江》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月夜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你能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吗?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日暮”、“野旷”、“江清”、“月近”等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日暮客愁新”一句,更是直抒胸臆,将诗人漂泊无依的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野旷天低树作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哪里)

这篇解读了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的第一首古诗,敬请期待六年级其他课文的讲解更新。其他年级的语文知识点也将陆续分享,欢迎持续关注!

如果觉得我的解读对您有所帮助,请点赞、转发支持一下吧!您的鼓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收藏文章方便日后查阅哦。

关注我,解锁更多精彩内容!想了解更多语文学习的干货,欢迎关注“杜du老师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