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不变


亘古不变

《老子》第七章原文: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置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第七章开篇即“天长地久”,老子这一章难道是在谈论爱情?这显然是一个误解。

我们日常所说的“天长地久”的含义,多来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而《长恨歌》中的“天长地久”正是出自《老子》的第七章,但《长恨歌》的“天长地久”,含义已与老子的本义截然不同。

那么,老子的“天长地久”阐述的究竟是什么?

在这一章,老子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我们所认知的现象,即天长地久。从人类自身而言,无数风云人物匆匆走过历史舞台,一代又一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但从古至今,我们和我们的祖先所见的天地始终亘古不变,这就是天长地久。

那么,天为什么能长,地为什么能久?老子接下来的阐述正是解释其中的原因。

于是,老子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生久存。”这就是原因所在:天地“不自生”。天地不自生是什么意思?天地生万物,但并非为自身而生,也就是说,自己的生死并不是天地的关注点。

天地因为不自生,所以获得了长生久存。那么,天地的这种特性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老子说:“圣人摒弃私心而身处前列,置身事外而得以永存。”圣人效法天地之道,因此将天地法则应用于自身。要如何才能达到身居前列的效果呢?老子说:“摒弃私心而身处前列。”当你把自己置于身后,却因此走在了前面。“置身事外而得以永存。”当你把自己置身事外,却因此处于其中。这与我们的常识完全相反。

亘古不变

根据我们普通人的理解,如果你想处在前列,当然要努力争取上位;如果你想处在其中,当然要先进入。老子的哲学恰恰相反,所谓正言若反。从处世的角度来说,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达到你的目的。想处在高处,就要压低姿态;想跑到前面,就要处在后面;想要进去,就要在外面。道理从何而来的?就来自天地之道。天地“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你越是不刻意争夺什么,越能得到什么。

那么,生活当中是否果真如老子所说呢?比如有一个职位,甲乙二人争夺激烈,最终两人都落得身败名裂,而没有参与争夺的丙,却意外获得了这个职位。他为何能得到这个职位呢?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他一定勤勤恳恳地做好分内之事,上下对其没有什么负面评价;其二,就是他不参与争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屡见不鲜。

老子的智慧并非仅仅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它同时也是一种极其实用的智慧,只是其立意深远,出处高明而已。《天道》中丁元英给韩楚风出的主意,可以作为老子这句话的注解。

我们再回到“退其身而身先,置其身而身存”这句话。其中“置其身而身存”,字面意思是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这里的内和外相当于生和死。常言说,越是怕死的人死得越快,越是不怕死的人越死不了。在战场之上,从概率而言,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在生活中也是一样,越是怕失去的,越容易失去。相反,结果就会相反。

老子在这一章最后说道:“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和圣人不是为了自己而经营,这不正是无私吗?正是因为无私,正是因为不是为了自己,反而能够成就自己。(一苇 老子《道德经》经典解读 音频正在喜马拉雅播出)

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