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微信的膨胀:从457KB到257MB,是进步还是负担?
2011年,微信横空出世,凭借简洁的界面和纯粹的聊天功能迅速风靡全国。十三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小而美”的APP,如今已膨胀成一个功能繁杂、占用空间巨大的“巨无霸”。
微信安装包从最初的457KB飙升至如今的257MB,足足膨胀了575倍!是什么让微信如此“膨胀”?
功能堆砌:从聊天工具到“生活方式”
专业人士通过逆向解析发现,最初版本的微信安装包只有一个动态库,仅用于实现核心聊天功能。而如今的微信,塞满了各种库、资源和素材,俨然成为一个集社交、支付、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方式”平台。
手机空间: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诚然,如今手机内存动辄上百GB,微信占用的几十GB空间看似微不足道。但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如此庞大的应用吗?
很多人宁愿换大内存手机也不愿清理微信,或许是工作资料重要,或许是舍不得聊天记录,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微信中充斥着大量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伪需求”。
手机里APP越来越多,真正用到的却寥寥无几。这种“宁可不用,不可没有”的心态,正是手机行业发展和国内互联网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手机行业:内存越大,责任越大?
手机内存越来越大,价格却越来越便宜,这给了厂商做大体积应用的底气;而芯片算力的提升,又让APP可以实现更多功能,为了争夺用户,厂商们更是不断加码。
这些功能真的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吗?
从QQ到微信:腾讯的“双雄争霸”
1999年,QQ诞生;2011年,微信问世。这两个腾讯旗下的产品,几乎瓜分了中国通讯应用市场。长辈和工作人士偏爱微信,年轻人则更喜欢QQ。
微信的膨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还是产品设计的失误?或许,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你还记得最初微信安装包有多小吗?早期的QQ瞄准了年轻人和追逐潮流的人群,在界面和运营中都突显了青春活力和个性。
而微信一开始就标榜“小而美”,界面简单,只提供聊天功能,吸引了许多老年用户。
随着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也开始使用微信。加上身边熟人、家人都在使用,微信的使用人群逐渐扩大。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片面,但确实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不少人不得不使用微信,因为身边的人都在用。
手机厂商逐渐推出空间更大且价格更便宜的手机,这也使得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安心地添加各种功能和库,因为空间足够。
过去,添加一个新功能需要仔细考虑架构,精简代码,而现在程序员可以直接添加新功能,有需要就加,即使可能已经存在重复的功能。
员工可能会煞费苦心地精简代码和架构,但老板可能会认为花了那么多钱聘请的员工只做了一点点事情,尤其是那些不懂技术的管理人员,他们会把员工的行为视为偷懒。
员工是来赚钱维持生计的,而不是来实现人生抱负的,如果不向老板展示自己的价值和努力工作,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被裁的人,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文件存储逻辑,为了节省成本,微信将文件存储在手机本地,而不是云服务器。如果你转发一个1G的文件给5个人,你的手机中就会增加5个G的文件。
这也是许多人手机中微信占用空间达到十几甚至上百G的主要原因,缺乏合理的文件管理机制。
在当今流量时代,应用程序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往往会将自己的产品塞满各种功能,以留住用户。例如,微信除了提供聊天功能,还集成了小程序、支付、朋友圈、出行、生活缴费等功能。
微信有小程序,但其他平台不会给微信白打工,他们会开发自己的产品,并掌控流量,各种功能层出不穷,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微信就是这种情况,被各种功能塞满,即使这些功能可能只满足少数人的需求,但所有用户都要承担它们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