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有多少个字
新华字典第12版修订背后的故事:七年磨一剑,匠心铸精品
程荣在调研时向陈区镇政府工作人员咨询。程荣供图
新华字典里关于“公式”字的标注。新京报见习记者 杨菲菲 摄
《新华字典》第12版发布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突破7800万,这本小小的字典,承载着亿万中国人认字学字的记忆。它不仅收录了“初心”“粉丝”“截屏”“二维码”“卖萌”“拼车”等新词新义,更与时俱进地为每一页印上二维码,方便读者通过手机扫码获取更多内容。
这本“不说话的老师”已经70岁高龄,却仍然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每隔几年便会进行修订,为读者带来最新的知识。那么,《新华字典》的修订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流程?新增词汇如何确定?谁参与了这项浩大的工程? 带着这些疑问,新京报记者专访了《新华字典》第12版修订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程荣,带您一起揭开《新华字典》修订背后的故事。
肩负重任,精益求精:修订字典的过程就是传承工匠精神
面对《新华字典》第12版的修订任务,程荣深感责任重大。虽然拥有多年工作经验,但她对待字典修订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
程荣与《新华字典》的缘分由来已久。自1956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便开始主持《新华字典》的修订工作。2002年,程荣担任《新华字典》第10版修订主持人,随后又参与主持了第11版的修订工作。
《新华字典》第12版的修订工作从2013年开始筹备,历时七年,于2020年8月正式与读者见面。 长时间的筹备是为了在修订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困难,提高修订质量。
程荣介绍,筹备工作包括学习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搜集整理新资料、对之前修订遗留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分析汇总最新学科成果、专家意见和读者反馈、比对第11版与国家各项规范标准等。
作为修订主持人,程荣需要制定详细的修订方案,内容涵盖修订计划、基本思路、修订内容、操作规程、运作方式等多个方面。修订方案经过多方征求意见、试运行、微调细化后才能最终确定并执行。
在程荣看来,《新华字典》作为一部品牌辞书,修订时应在保持原有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既要传承经典,又要与时俱进。
为了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新华字典》第12版修订工作涵盖跟进汉字规范标准、增补新词新义、补正地名类字条释文、改进《部首检字表》、更新附录等几十个专项,对字典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和完善。
第一次参与字典修订工作的80后副研究员付娜和张永伟都表示,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真谛。
据了解,《新华字典》第12版修订团队由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既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也有充满活力的中青年骨干,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各显身手,共同为打造这部精品字典贡献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一个字,走遍千山万水
“《新华字典》第12版新书的背后,是无数默默无闻的付出。” 程荣感叹道。
作为工具书,《新华字典》对准确性的要求极高,每一个字都必须经过严谨的考证。
字典第363页和408页上的“公式”一词,为了确定其在地名中的读音和写法,程荣先后前往江苏和山西两省进行实地调查。
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包含属性为地名的三级字“公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中收录了江苏的“邹~镇”和山西的“陈~镇”,但读音标注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为了确保准确性,必须进行实地调查。
在常州,程荣走街串巷寻找线索,最终在一栋即将拆迁的老房子门牌上找到了“邹公式镇”的旧写法。随后,她又前往山西高平,在当地政府的官方文件中找到了“陈公式镇更名为陈区镇”的批复,并在一本地名志中找到了相关条目,最终确定了“公式”字的读音和释义。
程荣为了一个字,不辞辛劳,奔波几千公里,这种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敬佩。
结语
《新华字典》第12版的修订工作,是几代学者薪火相传、接力奋斗的成果。他们秉持着“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修字典”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象程荣这样扎实的实地调研,《新华字典》历次修订过程中不胜枚举。她说:“坚持实地调查、以事实为依据,是语言研究所学术研究和编修字典的传统。在修订《新华字典》中,也传承了这一传统。为了在第11版和第12版中进一步处理好地名用字,我们已坚持实地调查十多年。曾北上黑龙江黑河调查过瑷珲镇的写法,南下广西宾阳县宾州镇调查过呇塘村的读音以及灵川县大圩镇嵅村的写法和读音,东至浙江苍南县调查过舥艚镇的写法和读音,西抵甘肃积石山县调查过癿藏镇的写法和读音……几乎寻遍全国,且大多深入到最基层的乡镇村屯进行调研。”
“打卡”的释义曾反复讨论十余次
《新华字典》得以久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与时俱进。每轮修订,都会适当增添新词。
新词的“定义”该如何下?程荣解释,不同人对新词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综合考察实际语料,先提出释义初稿,再以诸多用例 验证该释义是否涵盖其较为稳定的主要用法,在修订组充分讨论并基本达成共识后,再征求组外意见,由主持人定稿。
比如此次收录的“打卡”一词。上班“打卡”较普遍,到景点“打卡”也为人所知,但另有同事提出,学习课程亦有“打卡”用法。这些含义该如何设定义项?哪些可以归纳概括至同一义项?这些都是细小却关键的问题。程荣回忆,“打卡”一词的释义反复修改讨论了十余次。
“明确新词的意义用法后,还面临如何用适合字典语言准确简明地解释的问题。有时,还会请教熟悉字典的专家,征求修改意见。”程荣表示,新词的收录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落实到位往往费时费力。从初稿到定稿,通常需要反复修改,最终成稿并非易事。
最终,“打卡”的释文得到确定,收录在《新华字典》第12版中。其第一个义项解释为“用磁卡等贴近机器,记录上下班时间”,第二个义项解释为“指完成学习、参观等活动并用特定方式记录”,例句选自典型的“古诗文背诵打卡”和“打卡故宫”。
事实上,此类讨论在修订中持续不断。“每个新词的释义和举例往往经历最初二至三方案的探讨。修订组内讨论后尽量形成比较一致的倾向性意见,若意见未集中,则征求责任编辑或语言研究所专家的意见。”程荣表示,尽管有“援军”,但修订组必须自主投入大量精力充分讨论,形成较成熟的新增词条稿,包含一个或多个方案、相关资料,再征求意见。
《新华字典》收录新词遵循哪些原则?程荣表示,字典选词有其鲜明特点:“首先是持续观察、积累新语料,而后根据规范型字典的基本要求和《新华字典》自身的特性进行筛选。”程荣透露,新词选录主要有三大原则:一为普遍性,即使用范围广,并非仅限于网络或特定领域,尚未普及大众日常生活;二为稳定性,即收录的新词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具备生命力,而非昙花一现;三为规范性,即符合汉语、汉字的形式规律和发展规律。
部分难查部首字收录《难查字笔画索引》
遇到生字,通常先查部首,再依据部首找到生字所在的页面,查明其读音和含义。这是大多数人使用《新华字典》查字的方法。但对于不了解汉字结构,且不知部首本身亦为汉字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识别所有部首已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小学语文老师和教研员向我们反映了这个问题,比如‘龙’、‘黑’等部首字,许多小学生并不清楚其是部首,因而无法查字。”程荣解释,这个问题在第11版修订时就曾讨论过,但当时尚未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因此未进行调整。
本次修订时,这一问题再次“摆上了台面”。“我们再次征求了相关老师和教研员的意见。作为小学生,他们在查字典上确实遇到了困难。但我们也要避免误导他们,让他们误以为这些不是部首。毕竟查生字还是从部首查起更为合适,这个习惯应当培养起来。”程荣表示,经综合考量,本次修订将这些部首字收录于《难查字笔画索引》中,“既解决了小学生查部首字的难题,也不会因此而误导他们不重视学习汉字部首。”
为了《新华字典》的小读者,修订组的努力远不止于此。从有利于引导小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角度出发,本次修订将部分附形部首独立设项,比如主部首“牛”的笔顺是“撇、横、横、竖”,其附形部首“牜”的笔顺则是“撇、横、竖、提”。将二者独立设项后,序号保持不变,前后相随,主部首“牛”下有“犁、犟”等,附形部首“牜”下有“牡、牧”等。在繁体字同样常用的汉字中,增加了“鴉、鵬”等,协调了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处理……虽然这些只是细微的调整,但足见修订组的良苦用心。
核实更新“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首都(首府)”,将新元素字加入正文和《元素周期表》,吸收学界取得共识的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每一项修改都要以权威资料为准。谈及《新华字典》的修订工作,程荣强调谨慎、认真、专业。
“多年来,《新华字典》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很多人查字典时将其作为规范权威的判断标准。作为《新华字典》的修订者,我们必须始终秉持语言研究所的优良传统,以学术研究为指导,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处修改,妥善处理每个字的增、删、改、调,不辜负大家对《新华字典》的信任。”程荣如是说。
每逢新版发行之时,也是下一轮修订工作的伊始。程荣表示,不断修订完善《新华字典》,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是语言研究所的职责所在。“新版《新华字典》出版后,我们仍然会持续开展调研和资料搜集等相关工作,为今后的修订提升做好准备。”(新京报见习记者 杨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