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白话版说文解字:禫、三、王、闰
陆宗达先生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通论》里说过:“《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辨识读音的字典。”这话说得没错,但因为《说文解字》使用的是古代汉语和书面语,所以普通读者读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部经典著作,我们尝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读《说文解字》。我们会分析每个汉字的字形、解释其含义、并标注其读音,力求通俗易懂。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系列文章,把它当做“白话版的说文解字”来阅读。
今天,我们来解读“示”部的最后一个字“禫”,以及“三”、“王”、“闰”这四个汉字。

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1. 禫 (dàn)
《说文解字》解释“禫”为:“除服祭也”。
白话解释: 这是一种祭祀仪式,指的是古代人们在服丧期满后,脱去孝服时举行的祭祀仪式。
字形演变:

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禫”字左边是“示”,代表神明;右边是“覃”,金文形狀像是在容器里放盐(卤)以长期保存食物,所以“覃”的本义是“长久,悠远”。 “禫”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除丧服的祭礼。古代人认为父母的恩情深厚长远,所以守丧时间一般较长,大约是二十五个月到二十七个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孝三年”。
2. 三 (sān)
《说文解字》解释“三”为:“数名,天地人之道也。”
白话解释: “三”是象形字, 由三横组成,表示数字三。
引申义:
1. 泛指多数或多次,如“举一反三”,“三思而行”。
2. 指复姓的组成部分,如“三闾大夫”。
字形演变: “三”字的字形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再到汉碑,基本没有变化,一直是三横。

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3. 王 (wáng / wàng)
《说文解字》解释“王”为:“天下所歸往也。”
白话解释: “王”字的本义是指古代最高统治者。
字形演变: “王”字最初的字形像是一把“钺”(一种大斧头),是君王权力的象征。

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读音和含义:
wáng:
1. 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如“越王勾践”。
2. 汉代以后封建社会的最高封爵,如“郡王”。
3. 朝见天子。
4. 首领。
5. 大。
6. 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7. 虫名,一种大蜘蛛。
8. 匡正。
9. 姓氏。
wàng:
1. 统治、领导一国或一地。
2. 建立王业。
3. 胜过。
4. 通“旺”。
5. 通“往”。
4. 闰 (rùn)
《说文解字》解释“闰”为:“餘分之月,五歲再閏,告朔之禮,天子居宗廟,閏月居門中。从王在門中。”
白话解释: “闰”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天数差异而设置的置闰法。
来源: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多一点,而中国古代的农历一年只有354天或355天,为了弥补天数的差异,每隔几年就要增加一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份就叫做“闰月”。
字形解释: “闰”的字形来源于古代天子在闰月时举行“告朔之礼”的习俗。
字形演变: “闰” 小篆字形有两种写法,意思相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希望以上解读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几个汉字的含义和来源。 从“王”到“皇”,从玉石到美德:深入解读汉字“王”与“玉”

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闰字的小篆写法)
前文中,我们探讨了汉字“闰”的演变。这次,我们将继续探寻汉字的奥秘,深入解读“王”和“玉”这两个意义深远的字。
“皇”:从“王”到“煌”,权力与光辉的象征
5. 皇 (huáng):在《说文解字》中,“皇”被解释为“大”,是“王”部的第三个字,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则被归入“白”部。《说文解字》认为“皇”由“自”构成,“自”代表开始,“始皇”即指三皇,是大君。

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皇的字形演变)
仅仅用“自”解释“皇”并不完全准确。一些版本的《说文解字》将“皇”解释为由“自”和“王”组成,这也解释了为何“皇”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从金文的“皇”字可以看出,它代表着光芒四射的“王”,如同高高在上的上帝。《诗经》、《尚书》、《论语》等典籍中都用“皇”来指代天帝,如“皇矣上帝”、“皇皇后帝”等。古人用“白”代表强烈光辉,因此创造了“皇”字,象征着天上的“王”或上帝,例如“三皇五帝”中的“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简单的“王”字已不足以彰显他的功绩,于是自称“始皇帝”,将自己与“皇”这一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字眼联系起来。“皇”也代表着光明,与“煌”字相通,同时还拥有其他丰富的含义,此处不再赘述,读者可自行查阅字典。
“玉”:不仅仅是石头,更是美德的化身
6. 玉(yù):《说文解字》将“玉”解释为“石之美”,并赋予其“仁、义、智、勇、洁”五种美德。古人认为,温润而泽的玉象征着仁爱;纹理清晰的玉象征着正义;声音清扬的玉象征着智慧;坚韧不拔的玉象征着勇敢;纯净无瑕的玉象征着纯洁。玉被誉为“石之美”。

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玉字的字形演变)
从字形上看,“玉”的甲骨文和金文都像是用绳子串联起玉石或玉琮的形状。到了金文,“玉”字演变成上下不出头的形状,类似“王”字。
学习篆刻时,很容易将“玉”和“王”混淆。但实际上,这两个字有着本质区别:“王”是斧头的象形字,“玉”则是串联玉石的象形字。
“玉”的三横是等距的,而“王”的中横则偏上。在篆刻时,一定要仔细辨认“王”和“玉”,避免用错。
(【说文解字】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