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履相迎
倒履相迎
在古代,人们习惯于在屋内脱鞋,席地而坐。当得知有好朋友或尊敬的人物突然到访时,他们会欣喜万分,不及穿鞋,便倒拖着鞋,急匆匆地出门迎接。这就是“倒履相迎”(履,即鞋)。
故事典故
关于“倒履相迎”的故事有很多。
隽不疑:汉朝学者,以研究《春秋》著称。《汉书》记载,暴胜之来到渤海时,隽不疑前去拜访,暴胜之“望见不疑容貌庄严,衣冠甚伟,躧(xǐ)履起迎。”(躧履,指拖着鞋急走的样子。)
崔骃:后汉文学家,与班固齐名。《后汉书》载,崔骃拜见窦宪,宪“屣(xǐ)履迎门”。(屣履,与“躧”同,指穿着鞋子没有曳鞋根。)
蔡邕:后汉著名作家,好客之人。《三国志》载,当蔡邕得知王粲到访时,特别欢迎,因为王粲学识渊博,他素来钦佩。于是“蔡邕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此处的“屣”为名词,与“履”同义。)
这些记录都表明,这些古人因客人到来而高兴,急于迎接,以致于鞋子穿不牢固,倒着迎接。
成语含义
“躧履起迎”、“屣履迎门”、“倒屣迎之”等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形容对客人急切、热情的欢迎。后来一般简称“倒履相迎”或“倒屣相迎”。
用法
倒履相迎:形容热情地迎接。
倒屣相迎:同“倒履相迎”。
倒屣而迎:同“倒履相迎”。
诗句应用
唐朝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敲门若访我,倒屣欣逢迎。”
清朝姬文《市声》第三十三回:“我倒为了他起了个早,倒屣而迎,真不上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