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敲门观后感
在严歌苓的《幸福来敲门》中,江路是一位堪称圣母的后妈,她对丈夫宋宇生和他的家人掏心掏肺。在刚刚步入现代工商业社会的中国,二婚如同一道难以穿越的观念屏障。二婚者就像《幸福来敲门》中蒋雯丽扮演的江路,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和忍让,经常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严歌苓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除了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观念世界,它的强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在这个世界里,长辈们固执地固守着过时的观念,而孩子则显得异常地不成熟,就连宋宇生这样的男人,也逃不过内心的恐惧和性别歧视的束缚。
蒋雯丽不是第一次在严歌苓的作品中担纲主演,她丰富的表演经验令观众无需依靠语言的旁白,就能真切地代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她将一个女人的依恋、嫉妒、善良,乃至自尊、羞怯、冲动等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
她深爱宋宇生,为了爱情,她一次次冲破观念的禁锢,却一次次头破血流。
江路的前岳母钱淑华有着根深蒂固的成见,对于她来说,一个穿着时尚的女人就是不正派的,一个胖乎乎的外孙哪怕被唤作“猪八戒”,也代表着最强健的体魄。
这反映了不同时代和观念之间的隔阂。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审美匮乏,朴素的“人民服”成为正人君子的象征。而江路的叛逆在于对美的直觉追求,这在钱淑华的观念世界里是不容接受的。
刻板印象决定了态度,而态度扭曲着人们对事实的判断。在那个充满斗争思想的年代,理性的思考空间被极度压缩。老人们的刻板观念如出一辙,出于自保,他们总是选择与主流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至于事物真正的美丑,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严歌苓笔下,通过江路这个人物,揭示了从众心理的普遍存在。扼杀个性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真的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缺乏审美感吗?他们的恐惧究竟源自何处?
相比之下,今天的社会为何变得如此开放?为何人们所穿的服装越来越少?阅读严歌苓的作品,就是要思考、追问这些问题。她在故事中讲述着表面的情景,却希望人们能够挖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内心的恐惧。重复的从众行为,麻痹了人们的审美和思考能力,他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真实状态。
江路不合时宜的时尚打扮,成为了当时一道刺眼的风景。其实,容貌的美丑一目了然,然而经过“政治正确”的过滤,人们的判断就模糊了。不断重复的谎言,不仅可以扼杀审美,更可以杀死思想。
江路是严歌苓眼中审美解放的代表,也是思想解放的象征。她的穿着让人不解,她为宋隽出头的方式也特立独行,给警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搭救宋征时,她的言语也与众不同。
这样一个标榜个性的女性,为何会爱上腐朽不堪的宋宇生?小说中的江路确实感动了宋宇生一家人,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做法风险极大。人们常说“上杆子不是买卖”,尽管突破观念的阻隔需要真诚,但江路的成功必须与宋宇生的配合分不开。在今天的社会中,大多数二婚家庭都是母亲带着孩子寻找新的父亲,这种情况下,母亲才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严歌苓笔下的宋宇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被江路的容貌所吸引,也清晰地感受着这位36岁大龄女性强烈的依恋。作为一个情场老手,他总能在冲突中拿捏分寸,掌握江路的软肋。无论是江路与孩子还是与前岳母的冲突,他从未站在江路这一边。即使明知是针对江路的刁难,他最多也只能和稀泥。
在当今契约社会化的家庭结构中,家庭往往呈现出原子化的形态。宋宇生却对江路在观念屏障前的惨状视而不见。得知江路插队返程时遭遇领导的侵犯,他依然无法释怀。一个男人,不仅缺乏同情心,连基本的担当也没有了吗?严歌苓通过这部作品,将男性内心虚伪和怯懦的一面暴露无遗。在那个年代,宋宇生也可能有更多的苦衷。如果我们继续追问这些苦衷,就会发现个体的丑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其固有的“生存空间”,无数事实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血淋淋的故事。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严歌苓将故事的深层逻辑留给了读者和观众。读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入思考,才能够真正读懂严歌苓。
注:本文配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