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正确读懂折线统计图,并了解其特性。

2、从折线统计图中依据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基本分析,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3、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读懂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进行简单分析、决策、预测。

教学难点: 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

教师:由于淋雨,苏老师班里一名叫聪聪的同学发烧住院了,如果你作为她的主治医生,你需要了解她哪些信息?

预设生答:体温

教师:看来你想用数据说话,你真是一位聪明的医生。

这是她家长提供的聪聪两天的体温情况。

出示:11月10日、11日的体温情况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里包含大量数据,观察方便吗?

预设生答:不方便。

教师:你有办法更直观地描述这些数据吗?

预设生答:用条形统计图。

教师: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请出条形统计图。现在够直观了吗?

教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看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生答:最高温度是39度,最低是、、、

二、 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教师:通过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各时刻体温的数据。聪聪的体温稳定吗?

预设生答:不稳定,忽高忽低。

教师:你看到了他的体温变化,

你能从图上绘制出体温的增减变化情况吗?请同学们试着在纸上画一画。

展示汇报交流。

展示2-3名同学的作品。 一一欣赏后对比:

问:哪一副作品能够反映出温度的增减变化?

哪一副作品更能展现数学的简洁之美?

教师: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想用折线表示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老师也把这些折线画出来了。不过我发现了问题,你们都是从直条的上端开始画,到另一个直条的上端结束。这是为什么?

预设生答:上端可以表示出数据的多少。

教师:既然上端可以表示出数据的多少,我是否可以去掉直条?这个图还可以再简化一下,你有没有办法?

出示课件横条变点。这时候是不是就简洁美观了?

教师:这时候就生成了一个新的统计图。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折线统计图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

三、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性

教师:认真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答:哪个时间段温度升高很快,哪个时间段温度下降很慢。

教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生答:很陡。

教师:也就是倾斜的程度比较大。哪个时间段温度变化的幅度比较小?为什么?

教师总结:如果把温度变化比作山路,那这条路比较陡。越陡说明变化的幅度越大,越缓变化的幅度就越小。

教师:同学们看看聪聪的体温变化统计图,聪聪此时能出院了吗?为什么?这不是已经正常了吗?指着某个点问。看点还是看线?

预设生答:此时聪聪的体温非常不稳定,可能还会体温上升。

引导学生从整体来看,体温忽上忽下不稳定,下一个时刻可能还会上升幅度很大,所以这时候不能出院。

聪聪又再医院治疗了两天。出示后两天的体温变化情况。这

绿色生活习惯:

绿色出行,减少空气污染
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卫生
使用新能源电车,降低碳排放
关闭有污染的工厂,改善空气质量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城市充满生机,天更蓝,水更清。

教师:同学们,观察折线图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能让我们看到数据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折线图的的作用:帮助医生判断病人出院时机,分析疫情发展趋势,预测空气质量情况等。

教师:我们通过折线图解读信息,依靠的是什么?

学生:数据变化趋势。

教师: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基础,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何绘制折线图

教师:了解了折线图的作用,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绘制它。先标出数据对应的点,再用线段连接起来。这里有一个好用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绘制折线图。

教师演示:如何在Excel中绘制折线图。

收获

板书:折线统计图

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大小
更能展示数量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