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板书设计


朗诵:侯可歆(四年级学生)

<span>观潮</span>

钱塘江大潮,古来被誉为人间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一年一度的观潮盛会。清晨,我们抵达海宁市盐官镇,素有最佳观潮地之美誉。随人潮登上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呈现在眼前。江面平静如镜,江宽由西渐东,笼罩在薄雾之中。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临江而立,远方几座小山隐没在云雾之中。潮水未至,大堤早已人山人海,人们昂首远眺,翘首以待。

正午时分,远处传来隆隆巨响,如闷雷滚滚。人声沸腾,有人喊道:“潮来了!”踮脚望去,江面依然风平浪静。片刻后,轰鸣愈发剧烈,东方的天际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兴奋不已。

白线急速向我们逼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奔腾呼啸,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头翻滚,形似千军万马踏浪而行,浩荡磅礴,声如雷鸣,大地为之颤抖。

潮头一瞬而过,余波涌动,江面依旧风号浪吼。许久之后,钱塘江才逐渐恢复平静。俯瞰堤下,江水已涨高两丈余。

《观潮》分五个自然段。中心句为第一段,围绕“人间奇观”展开,按照“潮前——潮至——潮后”的顺序,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非凡景象。

第二段交代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并从近及远描绘了钱塘江及其两岸景物。人山人海之景反映了观潮者众多。

第三、四段生动刻画潮至的情景。既有对潮水的直接描写,也有对人们反应的侧面烘托,烘托了潮水的壮观。描写潮水的方法由远及近进行:

视觉:

1. 东边水天相接处出现一条白线。

2. 白线向我们靠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3. 巨浪翻腾,形成两丈多高的水墙。

4. 潮水如万马奔腾,声势浩大。

听觉:

1. 远处传来的隆隆声。

2. 轰鸣愈发剧烈。

3. 浪潮声如雷鸣,震耳欲聋。

人群反应:

1. 人声鼎沸。

2. 人群兴奋不已。

作者巧妙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如“两丈多高的水墙”、“千军万马踏浪而行”、“声如雷鸣,大地为之颤抖”等,形象刻画了钱塘江大潮的澎湃气魄。

第五段描写潮后景象。钱塘江逐渐恢复平静,江水已漲高两丈有余,与前文前后呼应,完整呈现了钱塘江大潮这一人间奇观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