铵态氮肥的检验 检验铵态氮肥的原理


肥料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石,在粮食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常用的肥料中包含的氮肥(N)、磷肥(P)、钾肥(K)等主要元素,是按照其养分特性进行分类的。对各类正式肥种有着明确的命名规范,这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市场上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令人忧虑。

当前,部分企业因没有生产基地、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便利用消费者对肥料包装和标识的不了解,仿冒知名品牌的产品包装,生产并销售非正规的氮肥产品。这些产品包括氮素肥、铵态氮肥、复合氮肥等,并非正式规定的肥种。更有甚者,一些低端肥料通过更换名称或以非养分元素冒充养分元素的方式,混杂在市场中,既无标准,又缺乏明确的养分含量标识。这些企业利用消费者的知识盲点,以高价销售低端肥料,从中牟取暴利。

在笔者每年的基层市场走访中,不时会遇到因误购而受骗的农民。他们常常感叹“年年上当,当不一样”。近期市场调查显示,许多消费者因这些“改名换姓”的仿冒产品而受到误导。为此,特向广大农资从业者分享几种避坑的简单方法:

首先需明确,企业标准并非等同于标准。部分化肥产品虽然有自己的一套企业标准,但这些标准并不等同于执行标准。尽管鼓励企业开拓肥种市场,但市场反馈显示,许多销售的肥种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例如,氯化铵、硫酸铵等经过改名后进行销售。在遇到企业执行标准的肥种时,消费者应多加留意和。

图中所显示的氮素并不属于正规的肥料标识范畴。为,该产品的非正规标识同样令人担忧。以铵态氮为例,它虽是自然界中氮元素的一种存在形态,但并非肥料养分抽检的指标项目。

其次要注意的是总含量与总养分含量的区别。国内常用的氮磷钾养分配比实际上是指水解性氮、有效磷、氧化钾等的质量分数配比。部分商家为提升销量,会在宣传中概念。例如,在宣传硫铵时,为增加卖点,将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也加入总含量中,使原本的硫酸铵变成了“总含量大于42%”的复合氮肥。但实际上,该产品仍是硫铵生产而成,属于低含量氮肥。长期使用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还无法达到复合肥的效果。在购买时务必仔细辨认,除了水解性氮、有效磷、氧化钾外,其他元素不应计入养分含量中。

化肥市场品种繁多,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谨慎选择。购买到假化肥不仅会损害农户的利益,还会影响部分大厂的品牌形象。每个人都应提高警惕,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化肥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