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无丝打一字 后羿介绍他的拿手本领打一字
在蒲阳城的西侧,有西十岭和杨岭两座山岭。两岭之间,东分孙岭,西分陈家岭,构成了一片自然的地理景观。在这片景致中,孙岭与陈家岭之间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溪水常年潺潺流淌。尤其在秋冬季节,溪水清澈甘甜,鱼虾蚌蟹等水生物丰富;而到了春夏汛期,溪水则带着浑浊的泥沙奔流而下,湍急的水流最终汇入陈家河南边的龙赛湖。这条小溪因李氏族人依河聚居六百多年而得名为“李家河”。
李家河位于应城古大道西去二十五里处,自北起龙汤公路、七屋湾桥,向南至汉宜公路张家大桥,全长约三公里。在中段岸边有一个名为“河头湾”的小村湾。早年因村口有两个大石碾子而被称作“石碾村”。从远处望去,这个村湾的地形犹如一块舌状地势连接一条大壕沟,酷似侧身龙首的形态,因此又得名“龙头湾”。
河头湾是一个宁静的自然湾落,1949年前仅有五十余口人居住。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东四西三排列的八间房屋门头朝南。其中最显眼的一栋平房是李幼滋尚书故居遗址。古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河头湾的美丽景色。
相传元朝末年,李氏兄弟为避战乱,从黄岗麻城县一路流徒至古蒲阳。其中一位李逢春先生携家带口来到杨岭镇孙岭村,发现了一条小河。经过观察,他认为此地风水极佳,于是便在古蒲阳通往荆州大道的南边盖了一间茅草屋定居下来。
基于对小河旁好地势的考量,李逢春决定为他的大儿子建房。他精心设计风水布局,将房屋建在圆形地块的偏北位置,并利用横向折地起了一口蓄水池作为“照”,后门北丈外的契形土堆则作为“靠”。这间“前照后靠”的风水屋被后人称为“大屋”,成为李氏家族的象征。
从李逢春的孙辈开始,李氏家族数代为官。他们的人口迅速增长,子孙繁衍成湾村。李逢春带领子孙开荒种地,为了方便加工谷物和麦子,他命人安置了两个巨大的石碾子在村口。这些历史沿革使得石碾村这个村名流传了几百年。
据李氏族谱记载,明朝工部尚书李幼滋就出生在那间大屋。如今虽然半壁残垣隐于草丛之中,但屋前屋后的杂草丛里仍可寻见一些断碑石块,刻有神秘的碑石纹。
李幼滋是李氏家族的骄傲。他不仅为家族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而且治家育人有方。他的子孙中有侍郎、知县、县令等。李幼滋本人更是加官进爵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他的事迹被宋神宗御赐“三代尚书”坊表表彰。
李幼滋一生为官立朝,敢于直谏、深有谋略、普施仁政。他与张居正志同道合、交情深厚。明朝“万历新政”的推行,李幼滋功不可没。他晚年回到家乡河头湾,以影响力筹资开河、修桥,留下许多佳话。
在河头湾附近有一个落笔大堰,传说与李幼滋有关。当年他曾在附近的落笔村读书,一次不慎将笔落入大堰中。此后人们便将此堰命名为落笔大堰。还有铺古山、金线吊葫芦等地形景观,虽经岁月变迁,但依然留存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地理景观和传说故事渐渐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如今,《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提供权威的新闻资讯和便民信息,还推出了系列特色功能,如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