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纪录片影评 幼儿园里马玉兰行为观察记录


心中所构想的幼儿园是天真无暇的天地,其乐融融的氛围与孩子们稚嫩的笑声时常浮现于脑海。

张以庆导演在武汉某全日制托管幼儿园的深入观察,却揭示了一个不同的幼儿园面貌。原本的设想与实际观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导演决定以镜头记录下这不一样的幼儿园故事。

剧组在幼儿园驻扎长达14个月,积累了近5000分钟的素材,经过3年的制作过程,终于在2004年完成了后期制作。

在这部纪录片中,张以庆导演采用纪实性叙事方式,真实地展现了幼儿园的“世界”,让观众看到众生相在幼儿园阶段已然初现。孩子们的行为中,隐约可见大人世界的影子。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展现出率真可爱的一面,但同时也显露出人性真实的一面。他们有时自私、有时表现出倾向,甚至流露出精明的一面。这让人不禁思考:这是人之初性本恶,还是受到家长的不良影响?

儿童心理学家梅尔佐夫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具有模仿大人行为的能力。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为举止尤为重要。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行为,并引导孩子模仿良好的行为。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聊天内容已不再局限于玩具和动画片,许多话题超出了他们的年龄范围。他们的感情认知尚处于懵懂阶段,对于“喜欢”的情感表达也显得直白而单纯。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爸爸去哪儿》中的家长们,他们在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能够以平和的方式引导孩子,教他们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

影片中还记录了一些对孩子的单独采访,当问及一些社会问题时,孩子们的回答让人惊讶。导演通过这些画面引出一个问题:孩子们过早接触社会的现实和残酷,是否会让他们失去一个快乐的童年?

个人认为,孩子接受社会的现实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育是必要的,但老师的教育方法需要更加恰当,以免给孩子带来错误的引导。

再看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他们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很容易形成定向思维。虽然集体生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但也应关注过早离开父母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

像影片中的某些孩子,他们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失去了个性和灵性,成为了规行矩步的“产品”。这让我们思考:孩子是否应该过早地参与集体生活?他们的天性是否应被束缚?

影片的开头一句话:“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是我们自己……”这句话引发了无尽的思考。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也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每一种孩子的成长都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