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葫芦画瓢 照葫芦画瓢讽刺的现象是
元宵佳节之际,今年舞台上的小品《时代回声》引发了观众广泛的共鸣与好评。作品以生动的形式巧妙地揭示了基层工作中存在的“留痕过度”形式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总结、记录与写作是政、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本身无可置疑。当形式超越了实质内容,当材料成为主角而工作沦为配角时,便陷入了形式的误区。这不仅无益于推动工作进展,反而可能引发“精神内耗”,加重基层的负担。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出真知”**。写材料需有源头活水,有效输入是良好输出的前提。若未深入一线、未经过深思熟虑、未结合实际工作,即使妙笔生花也难以写出有价值的文稿。长此以往,编造与快速成稿的技巧或许有所增长,但思辨能力却未见提升。这种风气一旦蔓延,受害的将是广大群众。工作留痕的初衷在于检验工作成效,因此必须让实际成果唱主角。
应多到项目现场实地考察,走进田间地头,进入车间厂房,将所思所悟付诸实践,将所作所为倾注于笔端。遵循调研先行、材料后出的原则,确保调研扎实、材料平实。只有在实际需要时才进行写作,拒绝无事生非的写作。追求真理,拒绝虚假,以务实的态度,追求有用的成果。
**“拼凑之作难成佳作,真实之笔方显功力”**。平时敷衍塞责,而到了检查考核时又想出成绩,东拼西凑、“照葫芦画瓢”往往成为权宜之计。通过简单的鼠标点击、主题搜索、名字替换、格式调整来拼凑“交差佳作”是不值得提倡的。撰写工作资料应是再思考、再沉淀、再感悟的过程。要成为工作的“实干家”,而非文字的“搬运工”。
要善于从个人角度出发,多加盘点与回顾,展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作成效。从常规工作中挖掘出独特的创新做法、优势制度、鲜活经验与闪亮成绩。这样的工作态度才能展现出独特的审阅印象。
**“直面问题方显勇气,虚心求教才是真智”**。工作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提供了服务、实现了质量效益。如果回避难点与痛点,只在不关键的问题上多做文章,这并非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应该积极寻求进步的源头,全面、深入、多角度地探讨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掩盖问题,真实地找出问题所在。迎难而上,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彻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工作留痕展现出虚心求教的清醒与真诚之心。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工作中过分追求华丽的词藻和精美的装帧并不利于实际工作的检验。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工作的实在性而非表面的修饰。要摒弃投机取巧的心态,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关注工作的实际效果而非表面的华丽。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出对策,用实际行动去解决真问题。实实在在地倾听群众的声音、满足群众的需求、赢得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