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作者是谁 《爱莲说》原文和译文


宋时大儒:周敦颐

  水上、地上繁花众多,各具风采。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之韵;自唐起,牡丹被世人广泛钟爱。我独爱莲花之生长于污泥而洁净不染,沉浸于清涟之水而不媚俗。其茎直内通外直,无蔓无枝,香远益清,亭亭玉立,远离世俗而观之。

  我视菊花为隐士之花;牡丹,则象征富贵;莲花则品行高洁。今人鲜少有及陶渊明般钟爱菊花者,似我一般深爱莲花之人又何在?而对牡丹之喜爱者,自然多不胜数。

译文

  在水上和陆地上生长的各种花草植物中,值得人们喜爱的花卉种类繁多。但晋代的陶渊明却只偏爱于菊花。自唐朝以来,牡丹因其华丽的外表而受到世人的广泛喜爱。然而我唯独钟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后更显清纯而不。莲花茎内空而外直,不生蔓枝,香气随微风飘散更显清幽,洁净地矗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欣赏而不能随意。

  在我看来,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象征;而莲花则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后听闻者就很少了。而那些和我一样热爱莲花的人又有多少呢?对于牡丹的喜爱者自然是相当多了。

释义

“甚”在此处表示非常、十分之意;“可爱”指值得喜爱;“者”在此处为名词的标志;“蕃”意为多;“独”意为只;“出淤泥而不染”意指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表示在清流中洗涤却不会显得;“益”表示更加;“亭亭净植”形容莲花挺拔秀丽地伫立在水中;“远观”即远看;“不蔓不枝”形容莲花生得没有多余的分枝;“鲜”在这里是少的意思;“众”为多的意思。

生字详解

予(yú):我;濯(zhuó):洗;涟(lián):水清有微波;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鲜(xiǎn):少;蕃(fán):多。

作品断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我/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其香/远播而/愈显清芬。我观其貌/亭亭玉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视/菊花为隐逸之花;牡丹/为富贵之花;莲/为君子之花。噫!陶后/少有闻/菊之爱者。同我者何人?牡丹之爱/众矣。

赏析

创作背景

周敦颐于宋熙宁四年至星子任南康知军时,在军衙东侧开辟一荷塘并种植荷花。周敦颐虽已年老且身体抱恙,但仍常在茶余饭后独自或与友人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创作了《爱莲说》。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周敦颐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先生,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他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文学家、哲学家。其著作《太极图说》和《通书》等为后世理学家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