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间作四首其三 江间作四首其三表达了什么情感


近年来,语文高,关于古典诗歌的“炼字”题目越来越常见。通常题目的设问会像这样:“某联中某字使用得恰到好处(精妙、生动、传神),请指出并分析其好处。”或者直接要求:“请赏析某个字。”古典诗歌历来注重文字的精准与生动,而“炼字”作为常见的考点,既能展现诗歌语言的魅力,也为命题者提供了丰富的切入点。

在“炼字”题中,如何分析一个字的优点呢?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字义层面

首先要了解该字的基本含义,并判断它在句中的作用。是否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诗句的意境?它是否准确地揭示了诗意的细腻之处?

二、技巧层面

接下来,观察这个字是否运用了某些修辞手法,是否在表达上有独到之处,是否能够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情感表达层面

最后要关注的是这个字是否能精准传达诗人的思想与情感,是否能够增强整句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们通过一首诗来进行具体分析。

《江间作四首·其三》

作者:潘大临(2008年全国卷I)

原文: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蓬。

【注】潘大临,字邠老,黄州人,善诗文,曾与苏轼同游赤壁。西山指的是湖北鄂州西的山,幽深险峻。拳宿鹭指鹭鸟栖息的姿态。

题目:

在第三联的两句中,哪个字用得特别传神?请找出并分析其好处。

答题提示:

分析时,首先从字的意义出发,理解它在句中的作用。然后考察这个字是否在技巧上有特色。讨论它在思想情感方面的表现力。

答题示例:

在这两句中,“拳”和“退”是十分传神的字。

一、从字义层面:

“拳”字非常形象地传达了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姿态。鹭鸟站立时,通常将脖颈蜷缩成弯曲的形状,而“拳”字恰好符合这种“蜷缩”的意象,既生动又精准。而“退”字则表现了鸿鸟在辽阔天空中飞远的情形,给人一种远去、渐行渐远的感觉,仿佛视野中的鸿鸟在无声地“退去”。这种写法既细腻又有独特的视角。

二、从技巧层面:

从构图的角度来看,“拳”与“退”的使用,巧妙地形成了对比与呼应。栖息的鹭鸟给人一种静止、凝固的感觉,而飞翔的鸿鸟则带来动感,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静动结合,画面感十足。鹭鸟的“拳”似点状,而鸿鸟的“退”则像一条线,这种布局上既有“点”的安定,也有“线”的流动,形成了丰富的视觉冲击。

三、从情感表达层面:

“拳”和“退”这两个字深刻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恬淡生活的心境。“拳”象征着人们对尘世的逃避与收束,像鹭鸟那样在宁静的水边蜷缩休息;而“退”则是对世事的超脱,像鸿鸟那样自由飞翔,远离纷扰,最终归静。通过这两个字,诗人传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外桃源的追求。

通过对“拳”和“退”这两个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不仅在形象上具备了鲜明的特点,还深刻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情感。这种用字的巧妙和精准,正是古典诗歌中“炼字”的魅力所在。

接下来,看看这首诗《春日即事》中的“网”字:

《春日即事》

作者:李弥逊(2008年全国卷Ⅱ)

原文: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人,官至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因直言反对秦桧的投降,最终被免职。张罗地指冷落荒芜的地方。

题目:

请赏析首句中的“网”字。

答题分析:

“网”字在这句诗中运用得非常巧妙,传递出了一种春雨如丝般细腻的感觉。

一、从字义层面:

“网”字原本指捕捉动物的工具,但在这里,它被用来形容春雨的细密与广布。通过“欲网春”这个表达,诗人将春雨的轻盈与纷纷落下的景象比作一张无形的网,既具动感,又显得微妙和精致。诗人在这里用“网”字,把春天的雨与网的柔韧性、扩展性结合起来,生动地表现了春雨覆盖大地、渗透万物的情形。

二、从技巧层面:

“网”字的运用并非仅仅停留在字面,它同时富含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雨丝如网,给人一种无处不在、细密交织的感觉。通过这种比喻,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润和细腻。

三、从情感表达层面:

使用“网”字,也增强了诗句的层次感与空间感。春雨在“网”字的衬托下,仿佛不仅仅是自然景象,它还是一种象征,一种生命的连接和滋养。通过这一字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温馨的心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诗人内心的柔和。

“网”字将自然的细腻、广泛与诗人内心的感触完美结合,赋予了诗句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