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是什么意思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代 王观

水如眼波轻荡,山似她愁眉微聚。

若想问我朋友前路何方?他便是去那眉眼含情之地。

若是春光未尽,恰巧归至江南,定要与春共长驻。

注释

卜算子:一种北宋时期流行的词牌名,因其旋律较慢,且常与占卜和命理相关,所以取此名。其格式为双调,字数为四十四字,前后两段各有特定的韵律要求,部分词句可适当增词修饰。

鲍浩然: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习惯上称为“浙东”。

水是眼波横:指水面平静,如同目光的轻盈荡漾。古时常用“秋水”来形容女子的眼睛,这里则用水面做比喻,反向表达眼中的动情。

山是眉峰聚:将山川的起伏比作微蹙的眉毛。这是古人常见的眉眼的描写手法,具体表现为山川与人之眉目相似,意境深远。

欲问行人:表示词人心中有疑问,想知道友人离去的去向。

眉眼盈盈处:这句意指某地山水如同盈盈的眼神,寓意山水间充满着柔情和美好。

现代白话翻译

水面如的眼波轻轻荡漾,山峦如她微微蹙起的眉宇。我想问我的朋友,你的归途为何方?他去了一个眉眼温柔的地方。

春天刚刚离去,我便又要送你回归。假如你能赶到江南,千万要留住那里的春光,像春天一样悠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末,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准备回浙东的朋友鲍浩然。尽管自己身处他乡,心中充满了归乡的渴望与未尽的情感,但依旧为友人送上了深情的祝福,愿他能在江南留住春天的美好景色。

作品分析

这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虽为送别之作,却没有传统送别词的沉重和哀伤,而是通过景与情的交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深深的不舍与祝愿。

在上片中,词人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开始,通过反语手法,将山水描绘得宛如具有人情的景物,表现出友人即将离去的情感。水的波动仿佛是流动的眼波,而山的起伏则如她微蹙的眉毛,既展现了自然景色,也反衬了词人复杂的心情。“欲问行人去那边”一句,通过提问的形式进一步点出送别的情境,而“眉眼盈盈处”则通过双重意义,既可理解为友人将前往一个美丽的地方,也可暗指友人将去与某位心上人相会,增添了一份温柔的情感色彩。

下片则更为直接,表达了词人心中的不舍和祝愿。开头的“才始送春归”,揭示了春天尚未完全告别,而词人已再度面临送别的情境,情感层层递进。紧接着,“又送君归去”让离愁之情愈加浓烈。而“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则以一种温柔的祝福,劝告友人要珍惜春光,同时也暗含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愿景。

这首词的独到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构思,巧妙地将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不仅写出了离愁别绪,更充满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福。比喻也极具创新,将山水与人之眉目、眼波相结合,构建出了一幅美丽且富有情感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浙东山水的热爱与对友人情感的寄托。

名家点评

王灼曾评价王观:“他的才气豪放,其新颖与轻狂之处,足以让人惊叹。”

唐圭璋等评论道:“通过‘眉眼盈盈’来表现浙东山水的清新与秀美,意境优雅。”

韩子苍在《能改斋漫录》中提到:“无论是诗还是词,都能够以愁送别,表达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王观简介

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年轻时曾奉召作词,以《清平乐》一词受到宫廷关注。因高太后不满王安石变法,认为王观属王安石门下,便以《清平乐》宋神宗为由将其罢职。从此,王观以“逐客”自号,过上了闲适的生活。他的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和《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因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被誉为其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