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打一地名 一路平安打一个地名


天水之行:探寻非遗之美

“银河”是什么地方?猜谜爱好者或许能迅速给出答案——天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伏羲庙、麦积山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令人流连忘返。此次天水之行,我们的目标并非这些著名景点,而是两项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巧夺天工:媲美波斯的新天丝毯

天水不仅风景秀丽,手工业也独具特色。其中,起源于汉唐的天水丝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我们来到了天水新天丝毯公司,亲眼目睹了这一古老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走进厂房,只见工人们正坐在高大的木制织机前,专注地进行着丝毯的编织。一根根细如发丝的蚕丝,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下,逐渐演变成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的艺术品。

据介绍,制作一块精美的丝毯需要经过图案设计、原料染色、捯线、编织、雕刻等二十多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需由经验丰富的匠人纯手工完成。一块小小的丝毯,凝结着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看着眼前这幅幅精美的丝毯,我不禁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左邻右舍的妇女们也曾坐在织机前,编织着五彩的毛线毯。如今,优质的蚕丝取代了毛线,天水丝毯也因其精湛的工艺和华美的外观,成为了馈赠贵宾的国礼。

天水丝毯的图案丰富多彩,宗教历史、山水人物、风景名胜……其中一幅骏马图,甚至织出了摄影才有的光影效果,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奔腾而出。而《敦煌飞天》、《反弹琵琶》等传统题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描绘的:“一丈毯,千两丝,织作披香殿上毯,百夫同担进宫中。”

由于民族迁徙和文化交融,天水丝毯技艺融合了西域、佛教以及波斯文化,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如今,除了精美的工艺品外,天水丝毯也开发出了汽车坐垫、脚踏地毯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精致与 elegance 。

二楼的天水丝毯记忆博物馆,珍藏着各类精美绝伦的挂毯,令人目不暇接。“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

二、流光溢彩:百年传承的飞天雕漆

告别了精美绝伦的丝毯,我们又踏上了探寻天水另一项非遗——雕漆的旅程。据说,天水雕漆始于汉唐,在中国漆器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今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秋雨绵绵,我们来到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天水飞天雕漆工艺家具有限公司。这家老字号雕漆厂,延续着古老的技艺,向世人展现着雕漆艺术的独特魅力。

(待续)
天水雕漆:精工华美,巧夺天工

步入展厅,各式各样的雕漆作品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小巧精致的茶盘、挂盘,大气磅礴的花瓶、屏风,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古朴典雅的书架……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古色古香的屏风,无论是描绘神话传说的《八仙过海》,还是寓意吉祥如意的《松鹤延年》,无不展现出雕漆工艺的精湛绝伦。讲解员特别介绍了一套珍藏的八块挂条,其主题为红军过雪山草地,由于年代久远,制作工艺已经失传,这套作品也因此成为厂里弥足珍贵的绝版珍宝。

而镇馆之宝则非毛主席挥手像及身后的背景屏风和字画莫属。这套价值连城的作品占据着展厅的中心位置,是雕漆工艺的巅峰之作,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天水丝毯以其轻柔细腻的质感展现出 feminine 的美感,那么天水雕漆则以其厚重坚实的质地彰显出 masculine 的气概。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一繁复绮丽,一精雕细琢,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却都展现出巧夺天工的技艺,共同构成天水工艺美术的“双璧”。

天水雕漆之所以如此精美绝伦,与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密不可分。仅仅一件屏风就需要经过一百一十三道工序,而雕漆台面更是需要反复刷漆三四十遍,漆层厚度可达数毫米。雕漆制作周期漫长,短则四个月,长则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参观制作车间时,师傅们正在专注地工作,由于漆料散发出的气味,他们大多戴着特殊的口罩。雕漆制作的关键步骤仍需依靠手工完成,例如用蛋壳作画,为了展现花卉的层次感,需要将蛋壳均匀切碎,并按照先疏后密的顺序粘贴,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这样一幅蛋壳画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繁工珍材”是对天水雕漆最贴切的概括。

<img src="https://gaofengtu.oss-cn-beijing.aliyuncs.com/2/0863ea2bf2581c9e90a049a8c9eba1ee.jpg" alt="银河打一地名(一路平安打一个地名)

结束参观时,秋雨淅淅沥沥,仿佛在挽留着我们。我不禁想到:精致的生活应该有雕漆的点缀,艺术的人生需要丝毯的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