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风筝图片
曹雪芹与风筝的不解之缘:从《红楼梦》到《南鹞北鸢考工志》
“花样繁多,外形上有蝴蝶、鱼、福字、燕子、凤凰、螃蟹……放飞的技巧和讲究就更多,什么放晦气、带声响、绞线……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段关于风筝的精彩描写,出自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第七十回,描绘了大观园中热闹非凡的放风筝景象。而鲜为人知的是,曹雪芹本人与风筝之间,也有一段“以艺济人”的佳话。
据说,曹雪芹的一位朋友于景连因伤致残,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帮助朋友,曹雪芹了解到当时京城公子哥热衷购买昂贵风筝,便亲手制作了几个风筝,让于景连拿去售卖。出乎意料的是,这些风筝竟销售一空,于景连也因此暂时渡过了难关。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曹雪芹,他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便在创作《红楼梦》之余,潜心钻研风筝制作技艺,并将其整理成册,著成《南鹞北鸢考工志》。
在这本书中,曹雪芹用通俗易懂的歌诀和图谱,详细记录了43种风筝的制作方法,并将其传授给风筝艺人。1943年,孔祥泽在临摹此书后,与风筝爱好者费保龄一起,致力于对书中内容进行解读和复制,并将这种风筝命名为“曹氏风筝”,以此纪念曹雪芹“以艺济人”的精神。2011年,北京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曹氏风筝也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继续传承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曹氏风筝制作四艺:扎、糊、绘、放
扎: 骨架扎制是决定风筝优劣的关键,对竹条的选择尤为重要。例如,硬翅风筝需要选用弹性、硬度不同的竹条,才能保证其在空中稳定飞行;软翅风筝则需要经过特殊处理的竹条,才能保持形状不变形。曹氏风筝在结构上的一大创新是结合了硬翅和软翅的特点,例如扎燕风筝,翅膀部分采用硬翅结构,尾部则使用软片式活摆,使得风筝在空中更加灵活生动。
糊: 俗话说“保稳全靠纸不松”,可见糊纸在风筝制作中的重要性。曹氏风筝要求纸面糊制自然、平整、随形,例如在糊制翅膀时,需要先将稠糊涂在竹条外缘,再将纸张 carefully 地糊上并扯平,最后才能进行外折,以确保膀兜的平整度。
绘: 曹氏风筝的绘制遵循“繁而不烦,艳而不厌”的原则,色彩鲜艳明亮,图案寓意吉祥,例如五福捧寿、喜鹊登梅等。例如扎燕风筝,在绘制时会模拟人的表情,“眉上轩,嘴上翘”,呈现出一副喜气洋洋的景象,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放: 放飞技巧对展现风筝的动态美至关重要。例如,放飞扎燕风筝时,需要根据风势的变化,适时地收放风筝线,使其在空中自由翱翔,展现出“竟掠翩跹上九重”的灵动姿态。
曹氏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每一步骤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您学会了吗?
部分文字摘自人民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部分图片来源于北京记忆、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