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佳节:赏月、品饼、话习俗,与孩子共度团圆之夜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 你是否已经想好了如何与孩子共度这个美好的节日呢?赏月、品尝月饼固然是中秋传统,但在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日里,何不与孩子一起,探寻中秋的起源、了解中秋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呢?当孩子好奇地问你“为什么中秋的月亮格外圆”时,你又该如何解答呢?
中秋节:团圆之夜,寄托思念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古以来,中秋佳节便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的期盼。中秋之夜,天高气爽,皓月当空,正是赏月、思亲的最佳时节。 古人视圆月为团圆的象征,八月十五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之月:为何如此圆润明亮?
每个月都会出现满月,为什么唯独中秋的月亮看起来又大又圆呢?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中秋节正值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月亮受到太阳直射的时间也最长,因此格外明亮。 北方来的冷空气驱散了夏季的暖湿气流,云层减少,能见度提高,使得中秋的月亮看起来更加皎洁明亮。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追溯起源: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因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季的中期,故称“中秋”。 秋季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仲秋”,因此八月十五也被称为“仲秋节”。 直到唐朝初期,中秋节才被正式确定为节日,并流传至今。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中秋的美丽传说,例如“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等,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神话传说:为中秋增添一抹传奇色彩
嫦娥奔月:思念与团圆的象征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相信很多孩子都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 传说后羿射日后,得到了一包可以成仙的仙药,交由妻子嫦娥保管。 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到,他趁后羿外出时,逼迫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无奈之下吞下仙药,飞升到月亮之上。 后羿归来后,只能遥望夜空中的妻子,并摆上香案、供奉果品,遥寄思念之情。 从此,人们便在中秋之夜祭拜月亮,祈求团圆。
吴刚伐桂:坚持与毅力的化身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传说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生长着一棵高达五百多丈的桂树。 汉朝人吴刚因犯错被贬到月宫,罚他砍伐这棵桂树。 神奇的是,每当吴刚砍下一斧,被砍的地方便会立即愈合。 几千年来,吴刚一直在月宫里坚持不懈地砍着桂树,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便是诗人李白对吴刚的赞颂。
玉兔捣药:健康与长寿的期盼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玉兔捣药”是道教中的一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董逃行》。 传说月亮上住着一只洁白如玉的兔子,被称为“玉兔”。 它手持玉杵,跪地捣药,制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药。 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了月亮的代名词,也寄托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玄宗游月:中秋与帝王的传说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
这个中秋,让我们陪伴孩子一起,在赏月、品饼的聆听这些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一个温馨难忘的团圆之夜。

传说中,唐玄宗在中秋之夜与申天师、鸿都道长共赏明月。兴之所至,玄宗萌生了畅游月宫的念头。于是,申天师施法,三人一同腾云驾雾,飞往月球。月宫守卫森严,他们无法进入,只能远眺长安城。就在天籁之音袅袅传来,清澈空灵,动人心弦!玄宗精通音律,将这美妙的旋律铭记于心,感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后来,玄宗根据记忆中的仙乐,创作了名垂青史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庆祝中秋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充满了地域特色和文化习俗。家长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欢度中秋佳节的。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